我的星球里一位同学想跳槽,最近密集面试了几家公司,虽然截至目前面试过程较为顺利,但面试反馈中有一项被多位面试官提到,就是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在逻辑性和全局思维上提升。
沟通和表达能力对面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职场新人,很多五年甚至七年工作经验的同学,面试没通过的原因往往就是沟通表达能力不足。
我个人认为,面试时沟通表达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面试经验少,梳理总结少。
严格来说,面试其实也是一门技能。你需要找到与自己能力、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所匹配的岗位,并且尽可能的将自己与该岗位为什么匹配表达清楚,说服面试官选择你,而不是其他候选人。
面试这门技能的提升,需要在职场不同阶段辅以大量面试和被面试的练习,然后不断进行面试过程梳理,总结面试经验和不足,并针对性提升(无论是技能深度广度熟练度,还是沟通表达能力)。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讲,即使暂时没有跳槽意愿,也要每个季度更新简历,最少每半年出去面试几次的原因。
每个季度更新简历,既可以加深对业务和做过的项目的理解,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库。
每隔半年面试几次,可以让你及时了解市场当前更青睐哪些岗位,这些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并针对性学习提升。
当然,影响面试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分享三点职场新人在跳槽面试时的认知误区。
一、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跳槽的原因,要么是公司原因(团队氛围差,工资太低不匹配岗位和产出),要么就是人的原因(领导和同事不够Nice,和领导无法沟通对齐)。
但很多时候,团队氛围没那么差,同事领导也没那么讨厌,工资也不是低的无法接受。
很多同学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一家公司待了没多久,由于业务不熟、团队氛围不能适应等原因,就想要跳槽,这个可以理解。
但无论大厂还是小公司,大多数你遇到的团队都是草台班子,遇到好领导,靠谱同事的概率很低。 适应不同的公司流程、团队氛围和做事方式,本身就是职场要修炼的一门课。
特别是在一家公司如果待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那其实你大概率没有成长多少。
首先,试用期很难将核心任务交给你;其次,试用期你需要学习适应工作流程和业务技术框架,当你熟悉了之后,才会让你逐步接手一些较为核心的工作。
再次,上级领导大多也不会将最核心的工作交给没证明过自己的下属,这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等你熟悉业务和技术框架以及工作流程,基本都是入职一年之后了。这个阶段开始,才是你最快成长的阶段。
因此,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跳槽。
二、面试的本质是什么?
面试的本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自己推销出去。
你要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告诉面试官你为什么比其他候选人更优秀。你的优势可以是特别熟悉业务(竞对公司),可以是技术能力很强,也可以是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但优秀都是对比出来的。
不要搞什么同质化竞争,比如降低预期薪资,能加班这种操作。
影响面试结果有一个很核心的特质,就是即战力。即你在上家公司有什么好的特质,可以无缝迁移到新的岗位。
比如一套可行的流程规范或者方法论,比如一个可以通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或者你就是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有过硬的项目背书。
所谓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只对新人有效,且这个筛选标准甚至连前三都排不上。
现在求职市场上的简历筛选优先级,学历、工作履历、项目经验,永远是前三。
三、如何提升沟通表达能力?
提升面试时沟通表达能力的前提,是知道面试官到底在问什么,他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考查你的什么能力?
比如介绍一下你最近做过的一个项目,比较好的回答是以自己最熟悉,参与最深且拿到好结果的项目为案例来介绍,而不是随便说最近做过的项目。
最熟悉且参与最深的项目,你一定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且有详细的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案,这些都会体现出你的问题分析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推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面试问题,特别是技术相关的问题,下面这个回答框架可以参考:
背景:为什么做这件事;
规划:打算怎么做这件事;
方案:做这件事所采用的方案/框架/资源;
目标:这件事最终要达成哪些具体的指标;
过程:遇到的典型问题、如何分析解决的;
结果: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如何,是否达成目标;
扩展:有什么收获可以拿出来分享,或者无缝衔接到新公司新岗位的经验。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eyangzhen.com/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