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之路14:认识网络设备模拟器EVE-NG

目录

网络之路第一章:Windows系统中的网络

0、序言1、Windows系统中的网络 1.1、桌面中的网卡 1.2、命令行中的网卡 1.3、路由表 1.4、家用路由器

网络之路第二章:认识企业设备

2、认识企业设备 2.1、MSR810-W外观 2.2、登录MSR810-W管理页面 2.3、快速设置上网 2.4、WLAN配置 2.5、LTE模块配置 2.6、MSR810-W高级设置

网络之路第三章:认识设备命令行

3、认识设备命令行 3.1、通过Console接口登录设备 3.2、远程登录设备 3.3、Comware系统的基本命令 3.4、MSR810-W配置解读 3.5、MSR810-W初始化配置

网络之路11:认识网络设备模拟器HCL

4、认识网络模拟器 4.1、HCL华三云实验室

网络之路12:认识网络设备模拟器eNSP

 4.2、eNSP企业网络模拟平台

网络之路13:认识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

 4.3、Cisco Packet Tracer

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网络三巨头的网络模拟器设备,包括华三的HCL、华为的eNSP和思科的Packet Tracer。目前各家的模拟器都在尝试向第三方模拟器进行对接,但是整体效果上都稍微差一些。那有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直接打通各家的设备呢?当然有了!目前群众中使用比较多的应该就是EVE-NG(Emulated Virtual Environment-Next Generation)GNS3(Graphical Network Simulator)PNETLab(Packet Network Emulator Tool Lab)这3款,其中GNS3需要审核,PNETLab和EVE-NG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还是以EVE-NG来向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吧。

4.4、EVE-NG

我们首先到EVE-NG的官网下载好安装镜像。

图片

下载的文件有两种,一种是类似EVE-COMM-VM-112.zip的压缩包,这种一般使用导入OVF和vmdk的方式来部署;另一种是类似EVE-20171007.iso的ISO镜像,这种一般用于从头安装部署。

4.4.1、从OVF导入部署到ESXi

解压文件EVE-COMM-VM-112.zip,我们就得到了ovf和vmdk文件,说明需要用VMware的虚拟化环境。EVE-NG 5.0的部署过程请参考(快速部署新鲜出炉的EVE-NG 5.0,并导入VSR镜像)

图片

接下来,我们在Vmware ESXi新建一台虚拟机,选择“从OVF或OVA文件部署虚拟机”

图片

给虚拟机起个名字,同时选择解压出来的ovf和vmdk文件。

图片

选择存储。

图片

网络映射这里需要调整一下,确保网络映射选择的网卡可以直接访问到,我还是放到VMWare管理网了,磁盘默认是精简置备,取消“自动打开电源”

图片

简单确认一下虚拟机信息。

图片

大概半分钟就导入成功了,我们先看看虚拟机的配置情况。

图片

操作系统是64位的Ubuntu,硬件配置是4个CPU、8 GB内存,那这个配置我肯定是要调整一下的。直接翻4倍,上16核、32 GB。

图片

接下来就可以启动虚拟机了,很快,几秒钟就好了。

图片

登录时输入默认账户密码root/eve

图片

登陆之后会提示设置新密码。

图片

设置主机名。

图片

主机的DNS名称设置可以直接忽略了。

图片

按方向键上下移动选中“static”使用静态IP地址,再按空格确认选择,按回车确认。

图片

设置管理网IP地址、掩码及网关信息。

图片

DNS服务器先设置一个境内的吧。

图片

然后再配置一个可用的NTP服务器。

图片

网络直连,不用设置代理。

图片

这是最后一步,设置完虚拟机会自动重启。

图片

重启之后,就可以通过http://192.168.1.66直接登录了。

图片

默认的登录账户密码是admin/eve。

图片

4.4.2、使用ISO安装到WorkStation

在使用VMWare ESXi导入EVE镜像的时候我们大概了解了虚拟机的配置需求。操作系统是Linux-Ubuntu 16.04.7 LTS(64位),CPU数量是4个,内存大小是8 GB,硬盘大小是50 GB。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尝试在VMWare WorkStation上使用ISO镜像进行安装了。

创建虚拟机时的兼容性还是选择ESXi 6.7。(VMWare WorkStation安装Linux Mint Cinnamon 20)

图片

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Linux”→“Ubuntu 64位”

图片

处理器数量设置为1,每个处理器的内核数量设置为4。

图片

内存大小配置为EVE系统推荐的8 GB。

图片

为了从主机上进行访问,我们保持网络类型设置为“使用网络地址转换”

图片

硬盘大小配置为50 GB。

最后记得把系统镜像挂载上。

图片

开机之后进入安装程序,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选择语言了。

图片

试试中文安装是什么效果。

图片

没想到中文支持还有问题,先忽略,继续安装试试。

图片

应该是没啥问题,配置网络阶段,给主机设置一个主机名。

图片

时区检测到是“哈尔滨”,一样的,不改了。

图片

然后就是等待安装操作系统。

图片

系统更新这里就选择“没有自动更新”吧。

图片

挺快的,几分钟就安装完了,回车确认重启虚拟机。

图片

安装挺快,倒是这个更新时间太长了,大概持续了二十多分钟。重启登陆之后就进入到和vmdk部署一样的环节了。

图片

这部分不再重复介绍了,有需要的请参考4.4.1章节。

图片

部署完成之后,同样使用IP地址进行登录即可。

图片

4.4.3、EVE-NG导入iol镜像

EVE-NG部署好之后,系统是没有设备的软件镜像在的。通过前端我们可以看到在添加节点时,有大量的可选设备类型,但是只有Virtual PC是可以添加的,其他的都是灰的。

图片

所以此时上上传一部分设备镜像上来。但是从前端页面是不能直接操作的,要登录到服务器后台上传设备镜像。文件上传的位置是/opt/unetlab/addons/,该路径下有dynamips、iol和qemu三个目录,分别对应image、bin和qcow2三种格式的镜像,需要区分格式进行上传。

图片

今天我们先看一下IOL设备的导入方式。

创建一个Python脚本文件:

vi /opt/unetlab/addons/iol/iol.py

把下面的内容粘贴进去。

#! /usr/bin/pythonprint("*********************************************************************")print("Cisco IOU License Generator")print("*********************************************************************")import osimport socketimport hashlibimport structhostid=os.popen("hostid").read().strip()hostname = socket.gethostname()ioukey=int(hostid,16)for x in hostname:ioukey = ioukey + ord(x)print("hostid=" + hostid +", hostname="+ hostname + ", ioukey=" + hex(ioukey)[2:])iouPad1 = b'x4Bx58x21x81x56x7Bx0DxF3x21x43x9Bx7ExACx1DxE6x8A'iouPad2 = b'x80' + 39*b''md5input=iouPad1 + iouPad2 + struct.pack('!I', ioukey) + iouPad1iouLicense=hashlib.md5(md5input).hexdigest()[:16]print("n Copy the following text to /opt/unetlab/addons/iol/bin/iourc:")print("[license]n" + hostname + " = " + iouLicense + ";n")

运行脚本文件,获取license信息。

图片

再新建一个授权文件,把授权信息粘贴进去。

vi /opt/unetlab/addons/iol/bin/iourc
图片

然后我们把设备的镜像文件导进去。

图片

最后再修复一下权限就OK了,注意:如果不修复权限可能无法启动设备。

/opt/unetlab/wrappers/unl_wrapper -a fixpermissions

此时再添加设备,Cisco IOL这个选项就可选了。

图片

选中之后,下面会展开,提示要添加的设备数量、名称或名称前缀、选择设备镜像文件、设备图标、设备规格等等信息。

图片

然后我们创建2台日期比较新的交换机,设置前缀为SW,调整图标为交换机图标,设备接口数量设置为4个。

图片

然后可以看到新增出了SW1和SW2两台交换机,图标旁边有个按钮提示可以进行连线操作。

图片

连线之后会弹出对话框,我发现前面我好像理解错了,创建设备的时候是以太网端口组,每组有4个端口,我填了4个,现在有16个端口了。

图片

可以单击单台设备进行启动,也可以选中多台设备右键进行批量启动。

图片

在登录设备之前,我们要安装EVE-NG-Win-Client-Pack-2.0这个Windows 客户端包,它将安装在 EVE-NG上工作/构建实验室时运行 telnet、vnc、wireshark、rdp 应用程序所需的一切,包括:Wireshark 3.0.6.0、UltraVNC 1.2.3.1、putty 0.73(用作默认 telnet 客户端)、plink 0.73(用于wireshark)等所有必要的包装。同时,它将修改 Windows 注册表文件以正常工作

因为我已经安装了WireShark的更高版本3.4.5,所以我就不安装WireShark了。

图片

安装好之后,我们再双击设备,就可以调出putty客户端了。

图片

设备启动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图片

简单测试一下PBR的配置能不能做。

图片

可以配置,但是因为接口是二层口,导致配置出错了;将接口切换成三层口之后再配置就成功了。

图片

4.4.4、EVE-NG导入qemu镜像

如果我们直接看EVE-NG的设备列表,是没有H3C设备的,这时候就要手工添加一下了,捎带着介绍一下如何导入qemu镜像。

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HP VSR1000=H3C VSR1000了(HPE的VSR1000长啥样?在Workstation中部署一台瞧瞧),那么只要把HP的镜像搞定,就能和H3C的一样用了。

首先登录到服务器后台,创建磁盘路径。EVE-NG要求的路径格式形如firepower6-FTD-6.2.1,即需要是“设备型号-软件版本”的样式,这里最后会和添加节点时选择Image时显示相同,其中对于HP virt router要求的文件夹前缀为hpvsr-,所以本次我们将文件夹命名为hpvsr-710-CMV710-R0633P17。

图片
mkdir /opt/unetlab/addons/qemu/hpvsr-710-CMV710-R0633P17/

同时需要修改镜像文件的名称,EVE-NG支持的镜像文件名称如下:

图片

结合上面两张图的要求,VSR1000镜像文件的名称应该是hda.qcow2。接下来我们先把qco格式的镜像文件上传到该目录下。

cd /opt/unetlab/addons/qemu/hpvsr-710-CMV710-R0633P17/

图片

之前的案例中,我们介绍过,qco又称为QCOW2,格式全称是QEMU Copy On Write Version 2,是一种磁盘镜像格式,常用于KVM虚拟化环境,之前我们在公有云环境中部署VSR的时候已经使用过了(以腾讯云为例,在公有云部署一台VSR)

接下来,我们对镜像文件执行重命名操作。

mv VSR1000_HPE-CMW710-R0633P17-X64.qco hda.qcow2
图片

最后,执行权限修复操作即可。

/opt/unetlab/wrappers/unl_wrapper -a fixpermissions

修复完成之后,我们再从EVE-NG前端添加节点试一下,可以发现HP VSR1000已经是可选的了。

图片

先添加一个节点,console选项选择Telnet,然后启动设备。

图片

此时我们会发现设备无法登录,一直提示登陆失败。

图片

然后我们修改设备的console连接类型为VNC,再次启动设备。

图片

可以看到是可以正常登录成功的。

图片

此时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细微的差别,那就是通过VNC登录时,显示的是“Line con0 is available”,而通过Telnet登录时,显示的是“Line aux0 is available”,这就说明两种方式登录的用户线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用户线的相关配置信息。

图片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查看状态看一下。

图片

可以看到,console用户线的缺省认证方式为none,所以可以直接登录。

图片

而AUX用户线的缺省认证方式为password,所以无法直接登录。此时只需要修改AUX用户线的认证方式为none,再将权限配置为network-admin即可。

图片

保存配置,然后关机,修改console连接类型为Telnet,再次启动设备。

图片

OK,齐活!既然看到这里了,再送你一篇(没想到啊,竟然万物皆可EVE-NG!)

后台回复“eve”获取EVE-NG安装镜像和部分设备镜像。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eyangzhen.com/115266.html

(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