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设备标识符之OAID

“外部欺诈: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逃避法律导致的损失”

—《巴塞尔协议》中操作风险部分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最高法关于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前言

随着安卓 Q10 中限制了应用访问 IMEI,IMEI 作为主流安卓设备 ID 将逐渐淘汰。因此各家平台也已着手应对方案,并且更加重视体系内设备指纹的打造,至少保证自家用户设备数据可以打通。

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 OAID,本文的主角,正是为了替代 IMEI 而应运而生。

BTW,目前华为厂商因为定制了系统 API 还是能够采集到 IMEI 的。不过随着华为鸿蒙 OS 系统的推出,不再依赖于 google 的安卓系统,这种情况可能也不会长久。

正文
产生背景。随着大数据和AI时代的到来,数据价值愈发重要,移动终端设备标识码如 IMEI、Wi-Fi MAC 地址等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各国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数据采集将会愈加困难。

但是广告统计、欺诈拦截等场景依然离不开设备追溯,行业迫切需要合规、稳定、统一的移动终端设备标识符体系,作为新体系下的成员之一『OAID』由此而生。当前终端设备标识体系的应用痛点(from MSA):

谁提出的。OAID 的概念出自 MSA,全称移动安全联盟(Mobile Security Alliance)。MSA 是 17 年年底成立的,由信通院联合终端生产企业、安全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推进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安全发展,为实施”网络安全法”和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其参与成员就包括北大、360科技、华为\小米\魅族、BATJ、中兴\移动等公司,指导单位为工信部网安局,其背景可见之强大。

如何定义。OAID全称匿名设备标识符(Open Anonymous Device Identifier),是可以连接所有应用数据的标识符。在移动终端系统首次启动后立即生成,可用于广告业务,其生成参数中可包含设备唯一标识符参数。

不过 MSA 只是定义了 OAID 的框架和要求,各手机厂商可自行定义具体生成逻辑,所以各个手机拿到的 OAID 格式也会有所区别,但最长不会超过 64 位,例如:

OAID 也有获取不到的时候,在恢复出厂设置后会重置,并提供给用户关闭和重置的权利,重置后 OAID 值也会改变。

除此之外,根据标准说明“匿名设备标识符自身可定期重置”,终端保有重置 OAID 的能力。关闭后不同终端企业的处理逻辑不同,一种情况是不可再获取 OAID(返回 null 或全 0),另一种是告知已重置并可获取重置后的 OAID(此种显示为禁止跟踪等说法),但第二种风险较大,不排除后续会有限制的可能。

如何接入。可以通过由信通院和MSA联合开发的统一 SDK 进行接入,该 SDK 整合了不同终端厂商补充设备标识体系调用接口,移动互联网应用可通过 SDK 直接获取所需标识,不用针对不同终端品牌与型号进行适配。目前 SDK 支持终端范围:

我们知道 OAID 只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的一员,该体系下一共有四个成员,因此通过接入统一 SDK 不仅能访问 OAID,还有另外三个设备标识符:

成员角色:

参考资料:

1.MSA官网:msa-alliance.cn

a.移动智能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统一调用SDK开发者说明文档v1.0.25.pdf

b.移动智能终端补充设备标识体系统一调用SDK F&Qv2.4.pdf

c.团体标准-移动智能终端补充设备标识规范-v20190516.pdf

声明:来自反欺诈攻防战,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3134.html

反欺诈攻防战的头像反欺诈攻防战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