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微信群有同学在讨论今年的就业率和面试要求话题,有说就业比去年更难的,也有抱怨面试要求越来越高的,感觉大家目前对于工作的情绪都挺丧,唯一能振奋心情的话题,只有怎么通过面试拿到offer。
从打工人的角度来说,通过面试拿到薪酬丰厚的offer,自然是好事。但只有想法没用,想办法通过面试才是重点。
作为一个有丰富面试经验和被面试经验的过来人,我个人认为,排除运气等其他因素,通过面试拿下offer最核心的因素只有一个:能力超过预期。
首先,企业招聘候选人,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比如企业新开一个初级工程师岗位,预期是招一个应届生。大部分应届生除了理论知识和实习阶段做的一些小需求,其实对研发交付流程、质量保障的一些方法论和思路,基本都不甚了解,技术方面也比较浅显,工具不熟,代码能力一般,框架很多没用过。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超过这个预期,那通过面试拿到offer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例如:你自学过几个常见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主动了解过质量保障的方法思路,并能说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对一些开源的知名项目或者框架有过研究,自己down代码下来复现过,并能阐述遇到的问题并说明你是如何解决的,那就是超预期。
再举个例子:券商企业要招聘一个资深的测试工程师。 企业对这个岗位的预期可能有:熟悉券商主流业务,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有一定的代码能力和自动化及性能测试落地实践经验。最好带过新人,负责过一些项目整体的质量保障工作。
结果你技术实践挺多,但之前一直做测试开发,对业务没那么了解。且之前只干活,没有自己的思考总结和输出,那对企业来说,你可能就不具备太明显的优势。
其次,企业对候选人的工作年限和综合能力,也有自己的一套匹配逻辑。
比如初级工程师,应届生到两年经验都算。比如资深专家岗位,一般都是从7年经验起步筛选。
如果你10年+经验,面试资深工程师岗位,其他候选人7年经验,面试同样的岗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7年经验的候选人,而非你。
只有能力和经验匹配工作年限甚至超过企业预期,才有更大的概率让企业选择你,而非其他候选人。
最后附图,以性能测试岗位为例,下面是可参考的岗位胜任度模型,仅供参考:
基础理论:这个不用解释,做性能测试的前提是你要对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压测工具:性能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就是压测,熟练使用工具是最基本的能力;
监控工具:性能测试工作需要观察各项监控指标来评估分析,因此熟练使用监控分析工具也是基本能力;
业务场景: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没啥区别,所有的测试工具开展都是基于业务场景的,因此需要熟悉具体的业务;
技术架构:性能测试的测试对象是各种软件系统,因此了解系统的技术架构和各种调用依赖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评估能力:问题越早发现修复成本越低,在需求和方案评审时就评估发现风险,这是高级向资深迈步的必备能力;
规划能力:上面的六点能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规划能力是建设解决问题能力的底层建设和整体发展方向;
一站到底:对于专家岗位,我的认知是所有这个领域的问题到这里就应该都被解决,无论是技术难题还是沟通协调;
每个公司对不同岗位的定义和能力胜任度都有不同评估标准,其中最核心的是,你能否超预期的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