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失业真相:大厂光环褪去,小厂才是救命稻草?

去年冬天,当我收到那封冰冷的裁员邮件时,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解脱. 在大厂做了8年产品经理,我早就厌倦了无休止的PPT战争和部门内耗. 但真正让我失眠的,是第二天猎头的话:「这个年纪,建议您考虑降薪」.

1. 小公司的生存法则:用结果说话

朋友介绍我去了一家做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 面试时CEO直接扔给我一个故障产品:「修好它,你就是我们的人」。 没有学历歧视,没有年龄门槛,这种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反而让我松了口气.

在创业公司三个月,学会上午写代码下午跑工厂等生存技能,还得放下‘前大厂人’的包袱,不再靠简历而是用解决方案说话。

在创业公司三个月,我学会了:

  • 上午写代码,下午跑工厂
  • 用Excel做财务模型,用钉钉管供应链
  • 和95后同事挤在共享办公室吃泡面

这些在大厂会被视为「掉价」的经历,在这里都是生存必备技能.

2. 放下「前大厂人」的包袱

最难的转变是心理落差. 第一次见客户被质疑「你们小公司靠不靠谱」时,我差点习惯性亮出前东家工牌. 但老板按住我:「我们要卖的是解决方案,不是你的简历」.

逐渐明白:

  • 没人关心你带过多少人的团队
  • 投资人只在意ROI能不能翻倍
  • 同事更想知道你今晚能不能一起加班改方案

3. 在动荡中找到新支点

现在的工作状态:

  • 工资只有原来的60%,但持有2%期权
  • 每周工作80小时,但知道每一分钟为谁而忙
  • 没有豪华年会,但产品出货时全公司集体痛哭

现在工资降低但有期权,工作时长增加却目标明确,没有豪华年会但产品出货时大家激动。面对原同事的询问,看着办公室‘要么生存,要么死亡’的标语,认为这是35岁最好的成人礼,活成了真实的自己。

上个月原同事问我后不后悔,我给他看了我们简陋办公室墙上的标语:「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这大概就是35岁最好的成人礼——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但真实的样子.

声明:来自程序员小饭,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1828.html

程序员小饭的头像程序员小饭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