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出发——写在2019

引子:可乐入我喉,往昔成败渐上心头

第一次接触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大三下,写了一个微信小程序然后发布,名为“番茄日记”,它的原创部分很少,模仿的是时间管理里面很流行的“番茄钟”,今年9月份,平台通知我“番茄日记”被冻结,大概是没人用的缘故吧。毕竟,番茄钟这么规律的作息,开发者自己也坚持不下来,[/狗头]。

从工作开始,就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以前只在手机上写日记)。如今回到了微公众,重新又“复国”了!我想以后会在弃码从文的路上越走越远,哈哈。

2019/12/13 21:10:24,加班回来时,和同事聊到了如何借助自动化工具或者AI让一些工作处理得更快,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从19年初入职到现在,工作没有了起初那样的新鲜感(多了责任感)。想到19年快要结束,也刚好快入职一年,就在微信上更一篇特殊一点的“博客”吧。

如果出差这次不算,前后在N城市搬了四次家。刚入职时,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是迷茫+摸索的模式。我没想过适应这一阶段居然这么难,离开了校园,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突然觉得“时间花在哪里”是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最不堪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努力的时候吧,感谢战友的鼓励和陪伴,填充了那段“黑暗”的时光。

再聊到Work,很庆幸遇到很好的同事,主要提一下组里的大佬W,产品经理D。W算是组里的技术Leader,每天从管理到开发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人狠话不多~型大牛,很博学,很低调。从开发到算法,都很有自己的见解。除了聊技术,和我说过最长的一句话是“你这个基础怎么通过得了转正,我都替你捉急”。怪自己当时太皮,不像个算法工程师,倒是更像个演员,吐舌。

不得不提的,还有D。我是第一次做开发,D是第一次做产品经理,两个人注定要互(hu)坑(xiang)互(shang)助(hai)。D的标准台词,“我不管你用什么算法,你把它实现就行”。我确实是实现了,但是把很多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都做成了AI(artificial ignorance)。

记得D和我讲过,选择一种工作就等于选择一种生活。同一行业,也分节奏快和节奏慢的企业,有的人选择年轻时打拼一波,到了30左右就开始去节奏慢一点的公司,有空还能搞搞副业,我觉得这样挺好。
原来职场人的生活都不易,时有发生的伤医事件,互联网公司的年终裁员,现实生活比起那些小说电影里的场景,少了太多情怀。如何能活得透彻,值得进一步思考。有时候很怕自己的小小志向被现实消磨殆尽,站在暗无天日的阴沟里还是得仰望星空。

很多时候,改变人生的可能只是一个选择。我和朋友调侃,16年把计算机当做爱好来学习,没想过现在居然要靠它来吃饭。在学习上,自己目前没多少发言权。以前是浅尝辄止式各种学科了解一点。现在是因为要“面向工资编程”,很多时候为了要用到的技术,采取的是亡羊补牢式的学习。不过技术这东西,真的和历史一样让人着迷。

2020年努力在学习上更投入一点,回想起上次立的Flag,上次的跨年,仿佛就在昨天……

去年立了一个跑1500公里的目标,今年就不立Flag了。

那个跑1500公里的指标,想想自己今年骑行+跑步也不到1200公里,有点点难

但想想自己的八块腹肌仍被盖在脂肪下面,遂,明年继续

就写到这里了,以为自己白天是工作机器,晚上是诗人。结果发现自己晚上写东西,没有了文笔,又开始记流水账。

写博客时的我:

2020年要争取少熬夜,

FLAG又出现了。

关于2020年怎么过下去,想起了老斯基发给我的截图。

2020年,保持热情,保持学习和接纳吧,

拥有明媚之心,才能活得温暖如春。

声明:来自程序员与背包客,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2419.html

程序员与背包客的头像程序员与背包客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