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蛮得罪人,毕竟目前身边不少35岁+的朋友,他们都有着深深的忧虑,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面临失业风险,网上随便一个帖子都能掀起一片波澜。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批35岁+的朋友有房有车有家庭,可以算社会上的优等生,在旁人眼里过的还蛮好的,运气好的能赚到两波福利,当年刚出社会,房价也没那么贵,又遇上互联网行业如日中天,买房买车结婚都还算顺利,说实在的,如今可以给95后,00后留下什么红利?
我无意拉起口水,但还是觉得少抱怨一些,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那些遇到挫折需要生活温柔以待的人,遇到红利他们却从来不喊,安静的享受。
35岁之后的问题是普遍性问题,因为今年的变化太快,不少人还在舒适区躺着,没反应过来就直接被这波大浪拍到了漩涡中。我还没到35,也是上述的人群之一,该有的也有,比如房子以及房贷。已经拥有的就不去吐槽,有焦虑也正常,古人就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至少你在海里泡着享受,你也得知道自己会不会游泳,所以我也直在摸索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是脉脉的一个截图,说了一些出路,但又几乎一一否了。我觉得出路可以很多,但没有标准答案,合适的一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同样一个的出路,先入后入,标签特长不一样,所以任何结果都有可能性,对于别人难的事情对于你不一定难,反之也是。所谓未雨绸缪,高大上一些就是寻找新的赛道,通俗一点说,搞个副业。对于这一块我想想聊聊做副业的意识和过程,直接跟你说你去做什么没意义,因为适合做的一定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
先说说心态吧,这事情本来就应该早做准备的,只要公司不是你的,人员是一直被迭代的,年龄大了整天发愁的往往也是当年躺着没有去准备应对的人,或者说就没有任何风险意识的人。为什么我当时做公众号,没有人说你去做吧,自己如果没有想清楚落脚地和价值,别人说你也不会做,只是因为当时做性能测试问问题的人不少,很多问题是重复的,就在一个公共渠道记下来,而且面试啥的自己也需要复习,后面粉丝就慢慢多起来了,逐步开始有广告主过来找合作,尤其是去年,可以说广告多的排不过来。
一些人看到这里会说,你运气不错,碰巧也就这么做出来了,但我想说运气还是给有准备的人,就从我这个“碰巧”的例子中你也要能够总结出几点:
1.你有个特长,能够帮助到别人,而且需要足够的细分。
2.有总结能力能够持续输出。
3.有很多良性的反馈,包括粉丝肯定,打赏,广告商的合作。
所以基本上你要满足以上三点,我也发现一些朋友坚持日更,但是比较泛泛而谈,没有特别多的价值,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日更意义不大,能够感动自己但不一定能够感动别人。
也有人整天喊着做副业,他们潜意识认为副业嘛,随便做做,或者说朋友圈做做小生意,但我说的不是这样,副业持续循环是应当产生复利的,比如你去走单或是其他,我认为只能算是兼职。事实上,真正副业能做起来,要花特别多的精力,你在工作中螺丝钉角色,做一部分就行,而副业需要你从头到尾完成闭环,主副业付出的精力却恰恰相反,你不要被字眼蒙蔽了,否则基本上浪费时间。
对于已经小有成绩的同学,更讲究的是完整+生态了,也更卷了,以前出个方案或者做个系统也行,而现在更讲究方案的落地,你做个系统能给商业增长带来什么价值,因为红利没了,没钱烧了,大家就更直接不兜圈子了。
所以作为个体来说,无论主业副业你都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哪些技能你足够硬?怎么去评判硬不硬?只要问自己这个技能可不可以离开平台让你独立赚钱!
欢迎关注:
往期推荐:
CCTalk:情商低的都被裁了?
CCTalk:被裁后一个offer都没有,测试人的问题在哪里?
CCTalk:帮助超过100位测试人复盘,发现巨大的误区
CCTalk:为什么你做了很多无效的自动化?
CCTalk: 测试人在职场中如何做事
CCTalk:说说今年的就业现状
CCTalk:很多人只是自认为很努力
CC的微信将好友放开到了一万,小伙伴可以加我,先到先得;需简单自我介绍下或者朋友圈对等开放。若一条都不满足,拒绝提供好友位,可以备注,融入圈子,一起成长。
声明:来自AI应用案例库,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