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我,最近公众号怎么更新的少了,我该怎么回复他呢?
一方面确实是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聊技术吧,好像我擅长的领域,能写的话题基本都写过了。另一方面,AI能力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我这种自由职业的内容创作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盲目的追逐热点,确实有写不完的话题,但我总觉得,内容创作不该只盯着人们爱看的热点拾人牙慧。
纯粹的基于自我认知和思考的内容创作,又很考验知识的积累程度,个人的阅历以及从做事中汲取的经验。
没更新的日子里,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查阅资料,积攒素材。然后尝试放空大脑,让自己漫无边际的思考。接下来我要做点什么,自由职业该以怎样的姿态继续下去,如何找到持续创作的灵感?
创作灵感的枯竭,就像你踏上一段漫长的旅途,很突然的在路上遇到一场暴雨。你可以选择找地方躲雨,也可以选择撑伞漫步雨中,或者狼狈不堪的淋雨前行,但绝不是与它较劲。
你要时刻谨记,你的目标是穿越沼泽地,抵达终点,而不是战胜沼泽里面的鳄鱼。
我个人觉得,能体现人性智慧的方式就是思考。如何证明一个人有过深度思考呢?答案就是,创作!
创作一篇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的文章,或者仅仅是一个对他人有所启发的观点,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具有莫大意义的事。
就像我最初决定在博客园更新技术文章时,并没有想着以此牟利。但有同学告诉我,我曾经写的那些技术文章,帮助了一茬又一茬的测试同学。
我回复他道:过去的无心之举,却在未来开出了绚烂的花,我站在现在,很开心。
当然,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会面临很多困境。比如灵感的枯竭,流量的倾斜,读者的误解,这些都需要创作者自己想办法克服。但我还是想坚持拥有自己独特调性的内容创作。
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我可能在追求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自我实现。
这是一个过于理想的想法,从世俗角度来看,我远远未达到追求自我实现的阶级,至少我不够有钱,确实有点嘲讽。
但有一点我很明白,我如今的性格、三观、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和创作带给我的滋养,否则我可能早就成了一个中年油腻男,浑身散发着一股子衰败的气息。
天才可以不断的折腾,因为他们具有实现自我的能力和天赋,更知道应该在哪里折腾,在哪里循规蹈矩按章办事。
我并非天才,顶多是中人之姿。
昨天午后看书,抬头看向窗外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们大多数人这一生,都是没有兜底的。
父母在,尚有物质或心理上的依靠。父母走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无论是寻找朋友陪伴,或者伴侣间相互依赖,这些心理都不可有。如果你将太多东西寄托于他人身上,最终最后留下遗憾。
所以我才更想持续创作下去,至少当我面临父母不在,没有伴侣和朋友依赖陪伴时,我可以靠创作来滋养自己。
人生总是伴随着很多遗憾,很多事情早点经历,就能早点收心,进入漫长而平静的人生旅途中。
无论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你,唯一的理想人生。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