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产品官Kevin Weil在今年四月份的一档播客节目中,表达了很多他对AI的理解和判断。我摘录了其中部分核心内容,供大家参考。
1、“人工智能,其实就是那些还没实现的东西” 。
因为现在AI还不靠谱,所以我们叫它AI。一旦它如预期实现了所宣称的功能,我们就会把它叫做机器学习。等它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时,AI就会被我们称之为算法。
2、AI时代,你必须强迫自己随时更新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IT技术领域,过去十年我们所依赖的技术栈,几乎没什么变化,什么问题用什么工具/技术解决,都有较多可参考的最佳实践案例。同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沿用十年。
但在AI的世界里,几乎每个月AI的能力都会有巨大的变化,你必须逼迫自己随时更新认知和思维方式。
当我们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和环境中,计划,特别是长远计划的作用,在被无限稀释,甚至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计划没有价值,而是规划的过程很有价值,这让你有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过程。
3、AI产品经理=Prompt设计师+模型策略师+评估管理师。
以前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将确定性的商业想法/需求描述出来,然后研发交付给用户使用。这个过程中,产研设各自独立,仅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即可。
但到了AI时代,我们要借助AI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那么如何让AI融入具体的场景就是关键。要想让AI融入垂直领域的具体场景,甚至可以表现得更好,就需要对大模型进行微调,而微调所需要的数据、问题(提示词)、答案(评估集)都需要你对业务、产品甚至技术细节有所了解。
在未来,微调模型将成为构建大多数产品核心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因此,未来的产品经理一定会更青睐具有学术研究或工程背景的人。或者,未来的产品团队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内嵌在团队中。
4、AI时代,学会提问题,甚至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模型微调的本质,是教模型在特定子任务上变得更擅长。
我们需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成更细致、具体的任务,然后使用更有针对性的模型来处理每一个小任务,而不是让模型处理一个笼统的宏观维度的问题。最后,用“模型集成(ensemble)”的方式来完成整个问题的解决。
即:AI时代,重要的是围绕模型的能力去构建场景,而不是围绕功能去构建系统。
这个过程很类似我们人类处理工作的方式。一个公司就像一个模型组合,每个人都像被微调过一样,根据自己学的知识和经验,有各自擅长的技能。把我们组合起来,团队的成果肯定比个人单干要强得多。
AI可以帮我们探索更多可能性,通过prompt,让模型和你一起“头脑风暴”,然后AI会给出很多不同版本的“答案”。
我们要做的,是基于这些答案反复迭代细化,甚至进行各种排列组合。
这是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意构建和探索实践过程。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