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正好做家委会分享,由于聊到了关于教育理念的内容,既然都准备PPT了也在这里拿出来谈谈,本质上和企业管理其实也是一回事。
对于教育理念我是从3个方面来谈的: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我放在了第一位,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对我来说生个孩子是和他一起感受生活,如果说的自私一点是我的生活单调了加入个新元素,自然和孩子在一起能够有温度是最重要的,不用把孩子是来“报恩的”或者是“报仇的”琢磨,只要你不过分放大期望值,自然开开心心的都是好的。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有很多我们自己考虑也不成熟的东西,总归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未来,担心找不到好工作,生活质量低等等,要求孩子多听自己的话,然而实际上你越是有指标越容易得到与该指标对应的错误数据。
如何确保你想要的结果是对的,你要这个结果的过程也是对的,这就涉及到后面的问题本质。
对于鸡娃这个事情,希望孩子有进步,对社会有贡献是每个家长的好想法,但是也需要保证在有爱的情况下,而不是期待孩子大了就懂了。
在企业管理中同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打工人PUA,在公司就是拿份工资,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你开心就好。而作为管理者在面对发展压力中,往往只考虑PUA而少了爱,我都给了那么高的工资了,为什么员工还是不行。最终带来的大概率是好的员工跳槽去更好的地方,不好的员工赖在身边,你要考核大家就应付考核,一潭死水,这几年的研发效能架构其实也面对这样的问题。
面对问题
作为家长来说焦虑已经不够了,常常一聊天都是陪娃做作业血压爆表,3年级前,为啥这都不懂那也不会,感觉娃完全没有继承自己的优良基因。过了3年级,一看作业,自己也不会,开始抱怨学习太卷,孩子辛苦,花钱补课。干嘛生个孩子来给自己受罪呢,看他学的辛苦我自己教的辛苦。而自己在工作中更加面对着工资少,工作多,不稳定等问题,而这一切其实是这个世界的变化带来的。
从过去一个知识吃一辈子到现在技术淘汰也就几个月,我们所面对的未来完全不是一个可以预测的东西,就好比现在AI翻译很成熟了,我们还真的需要学英语么?专业英语也不是靠学校里面学的,非专业英语学了干嘛?这都是在未来几年说不清楚的事情,至少我们发现大多数网文和网图都是由AI生成了,这也没几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的问题从来不是知识不够的问题,而是如何具备保持学习的能力,不要企图通过可控的稳定性来解决未来的不确定性。设计一个未来的目标(词汇量?跳绳次数?),然后分解成为多个阶段,然后像甘特图一样均匀分布?软件研发那么多年早就告诉我们这东西压根不靠谱,不是拼命的留BUFF然后提前达标,而是动态的根据情况调整配速,甚至有所取舍。
何为掌握知识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具备自学的能力,我想学一个东西就能学会的能力,而做到这点至少需要以下几个基础:
A.理解能力
如果你看不懂书,听不懂网课视频,上面的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是你就听不懂,这样自然就无法学会东西了。而且网络视频通常都会使用非专业的词汇科普某些知识,例如计算机中的object对象,在很多科普中变成了引擎,变成了鱼。结合生活没有问题,这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过多的科普就远离了专业,也存在很多模糊或者不全面的表达问题。
解决理解问题的关键就是首先要认字,还要看懂,配套的就是大量的阅读,而且要带着理解带着总结甚至逻辑看书。记得我问过我的孩子如何理解“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当然在这个年纪上还无法理解这样的逻辑,而在做应用题中自然也会出现看不懂题意导致的错误。
语言的上限是逻辑的上限,主谓宾定状补构建了整个中文(不那么完美)的语言逻辑,有了这个理解的基础,才能听懂别人说了什么(表面意思,背后的意思)并且给出让别人听得懂的答案。
B.专注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个非常累的过程,大脑思考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很难逃脱咖啡,碳水的依赖。对于孩子长时间的学习基础,身体是最重要的,先不要说生病了带来的请假,就每天睡不好,一学就累的状态,也决定了每天心流状态的时长及效果。
体育也并非简单的玩,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加科学高效的进行身体协调性、力量训练,甚至一些大球训练,都是需要一定的规划设计的。通过锻炼后带来的内啡肽,可以极大的消除学习带来的疲劳,提升睡眠质量,从而进一步减少学习时间。
C.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来就是个反人类的事情,换做家长的我们也逃不出这个困局,唯一能够让自己把事情做好的也只有兴趣了。而且兴趣变成了工作其实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对于孩子来说有几个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培养自己长时间坚持客服困难的能力,另外也是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毕竟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把情绪宣泄出去是个很好的渠道。
D.综合能力
学习能力是个很综合的东西,其实学语文除了上课以外可以读书,可以写小说,可以看漫画,可以唱歌,可以玩游戏。如果只有功利的一种知识摄入方式,那么自然会非常的痛苦,反而潜移默化的所谓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间接的帮助孩子构建某些能力。
玩个游戏可以培养专注力(长时间),可以培养阅读理解(剧情及游戏规则),可以培养反应力(眼脑手同步),可以培养数学概念(伤害计算,商品交易),很多事情都是多面性的,用的好可以放大优点减少缺点,而用的不好就成为了浪费时间的一种消遣了。
回想在企业中,我们招聘员工也会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比如希望他什么都会,进公司即插即用,然而如果有这样的员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会很高,而自己培养又考虑到时间或者别的问题,最终放弃。其实招聘员工是希望他能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一个照做的机器,看简历是在看综合能力,面试能看到理解能力,工作了还是要看兴趣及专注能力,如果只能分解工作让员工自己作,那么自然就会出现大多数领导头疼的场景,啥事都靠我来做决策,你们啥事都不能自己做的场景。对于员工来说,常常也面临着在公司做久了自己也失去了竞争力的问题,想换个公司,看看自己早已脱离社会,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以身作则
鸡娃必先鸡自己,这是我和我爱人很早就总结出来的理念。孩子小的时候你说啥他们都会相信,但是大一点逻辑性开始有了,就会发现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好比给孩子说”不能挑食,啥都要吃,爸爸妈妈就不挑食”,其实不过是我们从来不买自己不爱吃的东西罢了。
那么作为榜样的家长,不能简单的把难的事情丢给孩子,自己换一个思路说我那么辛苦赚钱,你就好好读书不行么?其实本质上是好好读书太难了,我只能退而求其次赚钱。毕竟投资自己比投资孩子回报率高得多。
对于以身作则这个问题,我觉得下面两个思考就可以代表了,作为家长自己是否能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做到,再去思考给孩子的定位及孩子自己对目标的判断及实现。
在企业中这也是招聘中常见的问题,想招个靠谱的工资没吸引力,我觉得工资和职位蛮不错的,为什么来的应聘者能力不行期望值还高。作为管理者面对项目压力是随便招个应付应付拖垮团队,还是压缩需求深挖内部资源?这是值得考虑的。
到这里为止,对于我想表达的一个简单思路告一段落,教育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接受个体差异,不是塞多少知识下去而是找到个体差异的优势项,扬长避短,尽可能提高下限,接近上限,而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是简简单单辅导辅导功课,花花钱就够的。毕竟你花2个小时代价换来的结果能和别的花10个小时代价得到结果相提并论么。
从做敏捷教练到下定决心做全职奶爸,真的是Just in time。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1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