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竞争

前晚和一个创业的同学聊了一下飞书的事情,明明是一款口碑不错的工具,为什么用户就是做不起来。我的理解是,它没有找到企业最需要的某个点,只在产品体验细节上死磕,B 端客户的定制欲望又非常大,所以就整个被拖到泥潭里。

相对于飞书,企微和钉钉都有自己的特点。企微靠着微信这个超级护城河,对手很难打得进来;钉钉的前身“来往”一开始也是信心满满想和微信 PK,惨败之后才另辟蹊径,找到了考勤打卡这个刚需,一举打入企业市场。

想起 12 年的时候,我花了个把月搞过一款全界面化的 API 自动化测试系统,扔到了开源中国上,三天就有 100 多个咨询。可惜那时不懂得怎么运营,也懒得去更新产品,慢慢就没什么下文。

等到 17 年,心血来潮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把原来的系统翻新了一次,交互和能力都比原来要好,同样传到网上却没太大动静。一开始还有些困惑,后来看多了就明白:12 年还没有这种工具,17 年同类产品比比皆是。

我用巨量的时间和精力换了一个教训:并不是越努力就越能成功,做事情先要找对关键点。比如前几天在 InfoQ 上看到一个关于 curl 的故事,一开始也就 160 行代码,只要方向对了,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

所以现在如果有读者跟我说想搞一个测试平台,我都会问一下:你这个平台有什么能力是别的平台没有的?如果没有,或者这个差异点不是很重要,那我不建议你搞,除非只是练手而已。

这个道理放在测试职业发展上其实也一样。一开始大家选的赛道都差不多,测试老三样:代码、自动化、性能。前期只要能做到一定程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不是大问题,但是到了后期就会体现出差异。

拿这次的“互联网就业危机”举例吧,有不少待业好几个月的朋友,但也有个别人还能顺利跳槽涨薪。后者在我看来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某一段工作经历中,总能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东西。

之前有个读者跟我说他很焦虑,觉得周边的同事很优秀,各类技术都很擅长。所以自己也买了一堆书,希望能够尽快弥补这些差距。我很敬佩这种决心和意志力,但并不太赞成这种方式。

我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车位很紧张的停车场里,有很多车都在找机会。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直觉上不会跟着其它车辆,而是尽可能地走不同的岔道,因为如果跟在别人后面,即便看到新的机会也往往轮不到自己。

“追赶思维”的问题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了后面。你在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将来面对市场竞争,还是很难脱颖而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么一两件事情上,慢慢打磨出自己的关键能力。

很多大佬讲过工作需要“长期主义”,对此深以为然。建议不用太着急羡慕和模仿别人的成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专注其上并持续投入,相信总有一天是能够看到成果的。

关注公众号

测试开发修炼之道
十多年测开老鸟的人生思考
5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加入知识星球
我和 CCTalk,老张、CKL 和山豆根等多位优秀的老师一起在做“测试职业成长+面试专项辅导”知识星球。星球提供很多权益,包括 1v1 简历优化、1v1 面试指导、岗位内推机会、内部分享会、面试真题解析、专属社群服务等,已有 200 多位会员加入我们,相信星球一定能带给你成长。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14490.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