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乐观到悲观本质不是我这个人的风格,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本着没心没肺的自恋状态,总是以自己为核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朋友们聊天也盼望着是不是日子会好过点,然而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我听到的更多的话是更难了。
记得当年和家里人说喝掉的可乐易拉罐或者纸板就送给收垃圾的好了,人家但凡好过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给别人一个机会。现在开始连易拉罐也收集下来卖钱了,那么说明什么?大家坐下来一聊的结果无非就是:(1.今年没活做 2.这活没法做 3.这活做了得亏 4.这活都有人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行业都这样,但是除了AI这种继续卷(降本增效)的类目,貌似别的行业也没啥可以折腾的了,顶部的极少数在收割着这个类目的所有资源。
原本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时代发展过程,只不过我们体验了突飞猛进的10年也可能面:“对当初多风光,结果多悲惨的回旋镖”。就好比我定义了研发效能(某种度量指标),回头这个指标对我进行了伤害,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太贴切不过。还好我从来对客户说不要搞啥直接指标,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几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躺平,脱离了社会怎么办?没工作怎么办等等等等。以前我在喊狼来了的时候能听进去的没几个,现在我都不喊了,反而有人来给我谈这个事情了。原因也很简单,学习永远不晚,但是就当前时代的发展速度,等你学出来也已经大概率来不及了。提前布局的时效性已经过了,对应的机会已经饱和,你想通过更加专业这条路已经很难跟上机会,反而喊着来啊来啊的,大概率都是丢游泳圈的机构。
(这不是广告!!!本人对中栏广告深恶痛绝)
2024年做了啥非要说一下,也就是翻译的这本《探索式测试》,本以为去年就可以发行,诸多原因后面临着技术革新,再用KIMI校稿了一次,这书的翻译算是人工翻译的还是机器翻译的呢?我自己都有点疑惑,毕竟是先人工翻译完了再机器过一遍,相信读起来自然流畅不少,只是太过流畅是不是会有些自我怀疑呢(古希腊的忒修斯之船悖论)?
鸡娃的日子即将到头,2025年是放手的一年,该做的规矩做过了,行或者不行都已经基本定性了。除非发生很大的事情,让人幡然悔悟,否则也就这样了,毕竟学习是个很反人类的过程。早在几年前就在规划写一本关于“鸡娃”的书,随着时间反而越来越不敢写了,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而现在说啥都可能莫名其妙的触发一些规则或者遇到某些偏执的网友吐槽,我只能说你都对!世界本来就是个草台班子。
虽然看别人翻车的故事会让自己貌似爽一下,但是回头一想同样的悲剧可能就会落在自己头上,毕竟身边的人比自己混得好,能够抱得到大腿才是比较良好的社交圈。可惜“选择”战胜了“努力”,炒币的、炒股的、炒房的,或者像我这种选择了躺平的,看到下跌的房价还能安慰自己又赚了多少钱(少干了多少活)。低消费低欲望非常符合我这个年纪,如果我还不顾一切的下海和年轻人抢饭碗,那么我的孩子以后能干啥呢?
当所有人都陷在一个浑身都是软肋的状态,自然做事就容易极端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旦给你个饵,大概率就会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只要谈到这事很急,那么大概率是个坑。
在都没钱赚的时代,凡是:
凡是对你有好处的,排队都轮不到你
凡是鼓励你做的,多半是个套
凡是你要顾全大局的,你不在这个局里
凡是说不惜一切代价的,估计你就是那个代价
牢记四个凡是,好事从来不需要鼓励
—-历史上的每年总结回顾—-
焦虑浮躁的2024
2023年度总结毕竟是自己生的鸡娃必先鸡自己
2023年度总结之今年不好明年可能更不好
2022年一个被自己焦虑到醒的总结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