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去外地读大学,自我介绍时,我说我来自贵州,家乡有遵义会议,有茅台,有黄果树大瀑布,有FAST天眼,贵阳是大数据中心,不过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贵州这个地方。私底下有些同学说:“贵州是一个省吗,我以为贵州是我们省的一个市呢”。
我当时感到很意外,心里在想,居然还有人不知道中国的23个省,同时我也感到失落,因为家乡长时间以来都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说的就是贵州。
后面上一门课,那个女老师就谈到了贵州,她说贵州可牛了,有世界上最多,最高的桥梁,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贵阳有大数据之都,避暑之都的美称,有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出了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龙永图,有张之洞,何应钦,王若飞等等等人物。
当时我坐在第一排,听她说这些我再熟悉不过的家乡点点,我全身感觉像火烧一样,在我当时的那个年龄,在异乡上学,听到了一些家乡事,才感觉有了一点存在感,因为至少有人认同。
过了多年后,我不再需要这些东西来证明我的存在感,也不需要别人来认同我的家乡,即使别人说贵州是他们的一个县,我也一点也不在乎,因为这只能证明他的无知,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自己的问题。
我在想,为什么十八岁时,我需要别人的认同,我需要存在感,其实无非就是因为我的内心太过于脆弱,我看到的这个世界是破缺的,我不自信,所以我需要家乡的荣耀来给我撑腰,即使这些荣耀和我没有半点关系,毫不影响我只吃得起十块的烧鸭饭,但是那个时候我的内心需要。
我看到最近上海的沪爷沪奶开着豪车出来要给我韩国人上一课,短视频的评论区一片叫好,我就开始理解了一些东西。
首先对于沪爷沪奶开着豪车炸街这个行为艺术,我没有任何立场,我只是去分析网络上叫好人群的心理活动,因为如果没有这群人,那么沪爷沪奶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互联网上的风波靠的不是当事人的行为,靠的是网民的言言语语。
按理说沪爷沪奶给韩国人上课,与网民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给他涨不了工资,改变不了他会失业,改变不了他只能吃十块的烧鸭饭,但是能让他在互联网上有存在感,能让他的内心得到安慰,而给予他这些情绪的并不是沪爷沪奶,而是韩国人,是韩国人惊讶的目光,是韩国人看到一排一排豪车时捂着嘴巴的尖叫。美其名曰就是国家富强,豪车遍地,纵使他只能扫小黄车,但是他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国度,他认为荣誉也是属于自己,所以自己也有荣耀感,纵使别人吃着他的肉,喝着他的血,剥削着他的一切,他也觉得光荣。
因为除了找到这点存在感,这点内心的安慰,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颅内高潮了。
就像一个拿着3000工资的人,他和一群人吹水的时候,他说自己的亲戚是某个大领导,自己的朋友开法拉利,自己的初中同学现在年薪百万,别人都假惺惺对他说:“呀,你家的关系网真广,你还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你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同窗”,虽然他啥也不是,但是因为他认识,能扯上一点芝麻关系。所以他也会将自己带入其中,认为自己也不差,这时候就找到了一点存在感,认为别人也认同他。
不知道你们发现一个现象没有,抖音上有一群经常夸中国的外国人,流量特别大,网民的评价也很“正面”,这些事是抓住了流量密码,知道国人喜欢听什么,所以就说什么,也往着好的拍,比如上海外滩,北京国贸,香港等等。
但是如果一个外国人去到四川大凉山拍一些破旧的房屋,穿着破裤子,满脸冻的通红开裂的孩子,这些视频传播到了外网,那么就有不少人会说,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你去北京王府井,去上海外滩看看,那才是真实的样子。
本质问题其实不是在韩国人怎么了,美国人怎么了,而是我们自己怎么了!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