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涉及到法律制度的内容,通过学习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政治体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组织架构,都能有所借鉴,得到一些启示。
我国的政治体制可以概括为”四套班子”,包括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这几个评级的权力机构,共同组成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架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最高权力机关下面,又形成了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分别掌握在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四大机关手上,俗称”一府一委两院”。

很多朋友喜欢看港剧,可能经常会听到廉政公署(ICAC)、律政司、警务处这些政府机构的名称,他们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都归谁管理?
在香港目前的权力体制中,以特首为核心的香港政府,掌握主导香港的行政权。虽然香港特区立法会和香港高等法院分别掌握的立法权、司法权,和港府的行政权不属于同一系统。但这并非所谓的”三权分立”,各权力机构并非”独立王国”。特区享有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均是来自中央授权,整体而言香港是要以特区行政长官为核心,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所有权力机构都要对特区行政长官以及更高的中央政府负责。
特区行政长官更主要负责的还是香港的各项行政事务,而帮助其执行具体政策和管理的便是其下的三司十五局,指的是三个主要部门(律政司、政务司、财政司)和十五个主要政府部门(或称为局,下图粉色背景)。

(出处:https://www.gov.hk/sc/about/govdirectory/govchart/)
理论上三司是平起平坐,互不统属的。在具体事务上也是各管一摊,同时在产生交集时是互相协作的关系,也会因为各自的职权而相互制约。这就保证了三司之间的良性互动,并统一只对特区行政长官负责。
但在实际中,由于政务司和财政司负责的事务更多,部门也更多,所涉及的权力范围也更广,所以在三位司长的座次排位上,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分别居于前两位,也分别是特首之下的港府第二、第三号人物。
当然其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大,特别是政务司所管辖的事务太过庞杂。因此在2022年的港府机构调整中,特意设立了三司副司长职务,辅助司长完成各项任务,并将原来的十三局调整为更加合理的十五局。

行政长官即特首,大权独握,不存在副手一说。再往下,分设政务司、财务司和律政司,三个司长互不统属,各管一摊。特首同时还直接管着廉政公署、审计署、申诉专员公署和公务员录用委员会这四个机构。
政务司管的面很宽,几乎囊括了人事、文化、卫生、教育、安全、民政、环境等各个重要部门,尤其是掌握海关、警卫处、入境事务处等纪律部队。
财务司管财政开支,它管的面也很宽,从商业贸易到房屋管理,从科技创新到运输物流。
相比之下,律政司没有局管,职权范围要窄得多。
廉政公署是一个政府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总负责人廉政专员,是由特首直接任命,全权处理一切反贪污的工作,仅对特首负责。
律政司负责草拟法律,向政府各部门提供法律意见,以及提出刑事检控,代表香港政府出庭及诉讼。律政司司长是特首和香港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也是行政会议的成员、法律改革委员会的主席。
警务处隶属于保安局。总负责人是警务处处长,向保安局局长及特首负责。警务处负责维护公众治安、侦缉犯罪,缉捕违法犯罪等。
香港法院设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分为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竞争事务审裁处、区域法院(包含部分民事、部分刑事、家事法庭)、裁判法院(包含公诉罪、简易罪、少年法庭)、土地审裁处、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淫秽物品审裁处、死因裁判法庭。
香港的法律专业分为大律师和事务律师两系。其中大律师更简单点就叫大状,事务律师则可以直接接触和拒绝客户,出庭权限相较大律师要小很多。
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些帮助,还请不吝点下文章末尾的”点赞”和”在看”,或者直接转发朋友圈,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