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环境无感,觉得凡事靠自己。孩提时,老是听到身边人说,老师厉不厉害无所谓,主要还是靠个人悟性;上班后,又听到别人说,无论你去哪家公司都没人有义务教你,靠你自己成长才是真的。
向内看,这些说法都没错;向外看,则严重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而在我看过谢胜子的《无界成长》后,也更加坚信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看《无界成长》时,我发现作者谢胜子极少有内耗,丝毫没有抱怨和逃避原生家庭的痕迹,而是感谢父母让她健康愉快地成长。
反之,小说家卡夫卡,由于童年受打击较多,缺乏安全感,缺乏爱,他的作品明显带有父亲的影子。
比如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主人公被父亲虐待,《审判》主人公出轨不想负责,侧面反映了卡夫卡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创伤。当然,写出著名小说的卡夫卡已经名利双收,但人生可能过得并不快乐。
记得《有效学习》有一句话很触动我,“哈佛大学的巨大成功,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教材、硬件设施关系不大,反而与那些在哈佛大学的学生关系密切”。
能上哈佛的,肯定都是各个国家最拔尖的学生,智商和能力全部在线。当你把自己置身于全是学霸的环境中,大家都在你追我赶,你也会被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当然,《无界成长》谢胜子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也是她成长最快的阶段。首先,认识不同国家的优秀人才,结识各路社会精英,为以后找工作奠定了人脉基础;
其次,了解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从中汲取精华。比如英国人爱好体育,每个人从小要培养1-2项体育特长,他们认为竞技体育可以培养集体意识和智慧。
“进入职场才是真正的18岁成人礼”,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在学校是学生思维,被动学习和考试,无论考得怎么样也不会有人开除你,顶多不被重视。
在职场是工具人思维,除了高效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还要有主人翁精神,你越主动越有肉吃。干得好拿好绩效,干得不好就滚蛋。不同的企业,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谢胜子在正式工作前,有一份美国顶尖金融公司的实习,我在看她这一段经历时,仿佛在看一部职场精英剧。高大上的写字楼,每个人行色匆匆又彬彬有礼。手上都在谈着以亿为单位的项目,每天都有精彩的商业谈判。
高密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较大规模的项目策划,以及与知名企业合作方的日常往来,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工作专业度,还是沟通谈判能力、眼界扩宽、积累人脉资源,都是一次全新的升级。
能力越大,越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人都是以这样的执念离职创业的。
上班,每天想的是如何快速做好手上的事,早点下班;
创业,每天想的可能是如何获取更多流量、如何把产品做好、如何提高转化率做大盘子、如何招到更优秀的人才等。
你周围如果都是上班的人,讨论的话题离不开领导、同事,带有的情绪离不开抱怨;
你周围如果创业的人多,讨论的话题离不开资源、融资、合作、流量等,带有的情绪可能是激动,也有可能是高压下的痛苦。
谢胜子离开四大,在区块链领域创业做商务,她自己的成长也是惊人的。她迅速从一个职场高级女白领,进化为一名优秀创业者,实在令人佩服。以上,希望你对你有启发~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