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从零到一打造个人IP

图片


前几天分享了一篇读书笔记《如何成为某个领域的前1%》,没成想文章爆了。
昨天和一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提了一个建议:成为领域的前1%,势必会有自己的个人IP,可以做一个补充。正好之前看过一些打造个人IP和品牌运营的书籍。
这篇读书笔记,可以看做是上篇文章的补充,也可以看做自媒体运营新手入门的建议。

如何理解个人IP

个人IP和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知名品牌很类似,都是
围绕产品或某种服务长期培养的一种大众认知
。比如国人买车,都觉得BBA比合资高一档次;比如女生更熟悉的一些鞋服包配奢侈品牌,如爱马仕、香奈儿、普拉达。
而个人IP相对来说,更多的是聚焦于某个细分领域,通过提供某种服务或者价值,长期形成的一种个体标签。比如互联网上的一些网红、知名大V,或者KOL,他们其实就是典型的个人IP塑造者。
个人IP一般由这三种元素构成:标签+特质+价值。以我为例:

  • 我的标签:500w阅读量技术博主、全网性能测试原创技术文章知名作者;
  • 我的特质:文章更新频次高、原创文章干货多、文章既有落地步骤又有落地体系;
  • 我的价值:丰富的全链路压测和稳定性保障实践经验、良好的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

这三者的关系互相递进和影响:将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文章输出,文章提供干货满满的技术细节和知识体系,好的文章内容通过分享传播获得更高的阅读量,最终在软件测试圈子里获得某个领域的群体认可,这种群体性的认可最终就会形成个人IP。
当然,打造个人IP的目标是成为细分领域的前1%,但这只是目标,而不是核心内容。个人IP的核心内容是知识体系,即围绕某个领域构建的一套逻辑合理、内容成系统且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个人IP的变现途径

近几年自媒体百花齐放,基本在我们所能想到的各个领域都有多个知名IP。
打造个人IP的目的不言而喻:变现。以我比较熟知的技术领域为例,个人IP的变现途径,主要有这三种: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抓住部分人的职场或欲望焦虑,让其为认知成长买单。知识付费领域,也分几种细分方式:

  • 平台型:如极客时间、知识星球、技术大会,这种主要提供的是内容;
  • 社区型:如各种理财或者办公技巧的社区或者群,主要通过付费课程的方式;
  • 圈子型:如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或者广告投放,这种主要是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推广来变现;

流量广告

流量变现最典型的就是带货主播了,如我们所熟知的小杨哥,通过拍摄家庭情景式的娱乐搞笑短视频获得大量关注,然后通过带货的方式将流量变现。
而广告变现,就是通过在内容中植入硬广或者软广变现。比如我个人在抖音上关注的多肉小朋友,就是植入了软广告,这种一般是按照有效转化率来变现。硬广告以早期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最为典型,投放给多少人看到,按照投放量计算。当然,现在的广告投放基本都是按照有效转化来计算价格的,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浪潮之巅》,里面有一篇章就是专门介绍Google早期是如何通过提供搜索服务和有效的广告曝光转化来赚钱的。

项目变现

项目变现针对的领域更为具体,一般是针对的企业用户,通过提供咨询或培训或解决方案的类型来变现。
咨询变现的典型代表,以全球知名的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为代表。《金字塔原理》的作者芭芭拉·明托,就是以自己在麦肯锡的职场生涯经验为总结,写出了这本书。
培训变现,我个人今年就曾为某国企子公司做了一次内部培训,这种一般针对性很强。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将自己个人在某方面的知识体系宣讲出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答疑。
解决方案变现更好理解,我个人去年也有类似的案例。其实就是企业在某个方面短期内急需一套落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有类似经验的人为他们量身定做一整套落地可执行的东西。

构成个人IP的四大体系

上面聊到了个人IP的构成和变现途径,这些更多的是结果以及如何转化。回到文章的标题上,要打造个人IP,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打造下面这四个体系。

定位体系

所谓的定位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打造的这个IP,它要对外提供什么价值。
以写技术文章为例,低水平可以写各种工具的安装使用;中等水平的可以写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如何分析如何解决;高一些的层次,可以写具体的项目或者实践案例,整体的落地解决方案。
不同水平层次的技术文章,用户群体也不一样。工具安装使用更适合新手;一个复杂项目的落地解决方案,更适合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人,因为这些对他们的工作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当然,低水平的用户群体数量相对更多,但付费的意愿更低;高水平的用户群体相对较少,但更愿意为认知和价值买单。
当然,定位时除了考虑要对外提供什么价值,还要进行定位分析,其中包括:行业、竞品、细分领域、竞争对手。如果前期对IP的定位不太准确,可以尝试通过做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结果,寻找共性,形成初步的定位体系。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个人IP的核心内容,是为了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构建的一套方法论。
我们往往会认为,能力强的人更有自信,本质原因是个人自信的塑造来源于能力,以及通过能力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正向反馈和对不良反馈的应激反应。
要打造个人IP的知识体系,我个人总结下来,有下面几个关键要素:
1、两个跃迁:认知跃迁+能力跃迁

  • 认知跃迁: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思考,从中不断复盘总结提炼,获得不同的领悟和视野;
  • 能力跃迁:按照自己的领悟和视野,持续学习实践积累,当能力上升到下一个台阶,就是能力跃迁;

2、四个要素:认知+欲望+勇气+执行力

  • 认知:解决知道不知道的问题;
  • 欲望:解决想要不想要的问题;
  • 勇气:解决敢还是不敢的问题;
  • 执行力:解决做还是不做的问题;

3、五个步骤:搭建框架+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填充框架+创造概念

  • 搭建框架:明确知识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
  • 获取知识:按照框架的构成因素,逐步学习;
  • 整理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实践,化为己用;
  • 填充框架:初步的框架会存在遗漏,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框架;
  • 创造概念:将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不断复盘,提炼维度更高的抽象总结;

产品体系

有了明确定位和知识体系后,接下来就是构造你要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
在搭建产品或服务体系时,一般的做法是产品分层,即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来达到不同目的。同样以写技术文章为例,可以将这种内容输出的服务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 入门产品:写测试工具安装使用教程文章,门槛低,吸引更多用户阅读关注,获取基础流量;
  • 爆款产品:写具体的工作中的案例以及问题解决方案,比如自动化测试如何造数据、比如性能问题如何分析;
  • 高利润产品:写知识体系或者解决方案类型的文章,比如性能测试知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搭建和团队落地;
  • 跨行探索产品:除了技术文章,还可以向团队管理、职场晋升和读书思考等内容方向延伸,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以我个人为例,我最初写的技术文章,都是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教程,后来写了jmeter菜鸟入门系列,有20多万阅读量,成为了一个爆款。然后以jmeter为基础,开始写很多性能测试案例的文章,逐渐在性能测试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口碑。后来写了几篇付费阅读的全链路压测落地案例和技术体系构建的文章,在业内获得了很好的认可和反馈,摆脱了我只会性能测试的标签,开始向全能的测试专家身份转变。近两年开始写一些职场成长、团队管理以及devops相关的文章,这就是跨行探索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突破的途径。
爆款产品有几个特点:解决具体痛点、量大刚需(自动化测试造数据)、有干货(超预期的价值)。而高利润产品,不是最大的品牌或IP认可来源,但一定是个人IP效应提升和差异化竞争的一部分。

传播体系

传播体系可以看做是四大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体系。
互联网时代,虽然从最早的流量为王,转变为内容(服务)为王,直到现在的品牌为王,但本质还是流量生意。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原因是信息太多了,信息筛选机制本身就淘汰了大部分人。
相比于企业品牌,个人IP也需要好的运营和传播体系。整个逻辑链条大概是这样的:先找好定位,然后内容输出,再有粉丝增长,然后通过服务变现、产品推荐带来用户裂变,最后是持续的内容输出。
大部分个人IP的建设和内容输出,都要求作者是有温度有态度的价值输出者,而不是单纯的输出机器。只有被更多的人看到,才是好的个人IP价值输出。
粉丝增长和内容传播,当下来说主要有八种渠道:自媒体、微信社群、网络软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线下活动沙龙、知识付费平台以及图书出版和发行。

打造个人IP的四个认知

有句话叫做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在于认知差异,我对这句话深表赞同。要打造一个好的个人IP,下面四个认知,是我认为至关重要的。

自我认知

我在自己的付费知识星球中,和很多学员做一对一沟通,我一直比较提倡的是:个人的成长要不设边界,专注做好一件事,不仅可以提升自律的能力,还是一种技能的累积过程和巨大势能的叠加。
很多时候我们头疼于沟通的难度和有效信息获取的渠道,但其实思考和提问的水平决定了我们能否快速获得想要的答案。为什么现代职场做事情都喜欢复盘呢?原因在于复盘是一种直面人性弱点,主动自我否定的方式。只有主动跳出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快的成长,发现自己的不足,拓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认知

关于学习方面的认知,有以下几点建议:

  • 学习看似是低成本的,但其实是难度最大最枯燥但价值最大的投资;
  • 要想快速学习成长,找到一个里程碑式的高手,“无底线”地对标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 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变化,也要学会思维跃迁,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己;
  • 除了持续学习输入,更要坚持持续输出,输出数量倒逼输入数量,输出深度倒逼输入深度;
  • 输出的过程其实是对思维的重新整理,通过对知识的汇聚分拆梳理,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
  • 输出内容收获最大的是自己,因为自己对输出观点的理解最深刻,同时也经过了大量的思考;
  • 输出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人最大的竞争力来源于创新能力,输出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专注能力;

发展认知

工作的时间并不完全都是有价值的时间,个人收入的构成绝不能仅限于工作带来的单一收入。
人的综合能力是由知识、技能和口碑构成,知识是累积,技能要可迁移,而口碑的形成在于我们是否为周围社会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服务。社会愿意付款的中等服务,愿意使用的上等服务,而愿意分享的是最优秀的服务,这才是超预期的精髓。
因此,打造个人IP最好的尝试,就是投入市场去获得真是的验证和反馈,很多事情只有去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要知行合一,知道和做到之间是存在巨大鸿沟的,目标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社交认知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交的核心就是利益驱动、平等对待。
为什么大家会在社交关系中会觉得这么累呢,我觉得是沟通出了问题,而且没有和对的人沟通。沟通的本质不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也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在某个点或者某个层面达成一致。所谓对的人,就是在某些方面可以互相理解和认可,然后为同一个目标或者方向努力行动。
人的成长大致
需要具备这四个要素:能力+认知+圈子+资源。30岁之前,凭借个人努力和能力,可以快速成长。但30岁后,单纯靠个人能力已经很难走的更远。
30岁后,随着个人认知固化,学习能力下降,要想继续提升,就需要打破固化的认知,不断丰富和重塑自己的认知,积蓄底蕴。然后去认识更优秀的人,融入更高的圈子,在圈子里做到信息互通,置换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成长的桎梏跃迁到更高的维度。能力构建基础,认知决定视野,圈子拓展信息,资源支撑跃迁。
为什么要认识专业领域的大佬,因为大佬无形中可以带来一种社会性质的杠杆效应。无论是做背书、带你融入更高的圈子还是关键时刻的提点、激励,都是帮你撬动个人IP提升的捷径。

如果喜欢我文章,点赞、关注、在看三连走起。

如果想阅读更多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117745.html

(1)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