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回老家待了一周刚回来,赶上了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很适合写点什么。

1、故乡

人是个很有意思的生物,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件事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感受。

小学时,根本没有故乡的概念,或者故乡的范围仅限于家到学校。可能早起去学校不是很情愿,但只要放学回家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再看看动画片或者和发小玩会儿游戏,就感觉很幸福。

上了初中,有些同学选择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这个时候故乡的范围依然变化不大。唯二的区别,就是日常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从家人变成了同学和老师;以及食堂的饭菜总是没有家里的好吃,想你了,老妈。

到了高中,很多同学都是从周边农村来到县城读书,限于路途遥远,因此大部分都成为了住校生。再加上课业繁重,回家的频次从每天/每周,变成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这个时候对家和故乡的印象,开始有了模糊的认知。

步入大学,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真正的远离家乡,奔赴远方陌生但充满自由向往的城市。陌生的城市、同学,初始时总是充满新鲜和不适感。但少了父母的照看和师长的时时叮嘱,肆意挥洒青春成了很多人的大学写照。

这个时候,故乡可能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可能是面朝黄土背朝的父母,也可能是孩提时代无忧无虑的盛夏时光。

后来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同学们彼此奔赴天南海北再也不见。在一个个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陌生城市里,每天乘坐公交地铁奔波于公司格子间和狭窄的出租房,偶尔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或者囊中羞涩时寻求父母接济。

此时,故乡才会成为一个铭刻于很多人此后人生的印记。其中,有童年的欢笑,有父亲的沉默,有母亲做的饭菜,也有一种在城市里拼搏的身心俱疲后,唯有故乡才能带来的慰藉。

故乡,是一种很深刻的记忆。回家,是漂泊异地之人一种难得的恢复方式,更是旧日时光绕耳不绝的残响。

2、节奏

这个时代,好像什么都在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

通信手段,从车马邮件很慢,变成了实时语音和视频。知识获取,从阅读纸质书籍,变成了思维导图和在线课程。哪怕是娱乐方式,也从原来的多人参与一场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变成了不断滑动的短视频。

只要一部手机,连上网络,足不出户便可遍知世界。信息在脑海里爆炸般涌动,整个人被快消品似的信息裹挟着前行。但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休息的间隙,少了思考的时间。

以前车马邮件很慢,大家接受到的信息有限,自然能以有限信息求无限思考。长此以往,自然会有耐心,等待一些事情慢慢酝酿,等待好的结果最终发生,心态也平和的多。

现在呢,每时每刻都有推送的全球新闻和热点,大脑在不停的接受信息,进而信息过载。信息是有用的,但过载的信息则会让人疲于奔命,逐渐失去判断能力。

以前就像独自前行在乡野小路,行人稀少,没有道路指示牌,也没有可供遮雨的公交车站。你可能面临随时到来的阵雨,闻到大雨中泥土的芬芳,也能看到雨后的彩虹和枝叶上绽放的雨露。

现在就像驾车行驶在拥挤的城市主干道,车水马龙,既有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也有随时可供参考的导航播报。一切都是可控的,你也是可控的一部分。至于路边的鲜花绽放,或者树上的蝉鸣,对你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

在家的这一周,我电脑基本没打开过,手机也很少刷。就是每天按时吃饭,和母亲聊天,坐在屋檐下吹风,日落前去田间地头遛弯。闲散的慢节奏生活之下,很多以前想不通或来不及思考的问题,反而逐渐有了清晰的模样。

就像牛的反刍,太多的信息消化不过来,需要时间进行二次咀嚼。获得新的继续供给身体成长和前行的养分。

故乡,是一剂无副作用且效果绵长的良药。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1777.html

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的头像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