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0年的Instagram,是一款图片/视频分享的社交软件。通过8年时间,全球MAU用户超过十亿。当之无愧成为全球年轻人最喜欢的APP。
专注于“精美的图片”
Kevin Systrom和Mike Krieger是斯坦福的同学。一开始他们创造的是一个叫Burbn的应用: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社交的APP(有点类似Foursquare)。还是用Html写的。当时Burbn的功能非常多。不仅可以在不同地方打卡,还可以预约行程,和朋友一起打卡获取分数,分享图片等等。
虽然获取了一些忠实用户,但这个APP并没有火起来。Kevin和Mike挖空心思在想,怎么样才能让这个APP一炮而红。他们惊喜地发现,用户用得最多的,是图片分享这个功能。他们会先用市面上的图片编辑软件把图P好,然后再发到Burbn上和好友分享。
Kevin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把产品多余的功能都砍掉,专注于做图片分享的功能。当时Facebook和Twitter都专注于文字分享。图片作为一种更生动的媒体形式,用图片作为人与人连接的媒介。Photo-First成为了Instagram的思想基石。
Kevin和Mike花了大概8周的时间做出了第一版原型。为了极致的用户体验,他们砍掉除照片和分享的其他功能。甚至也砍掉了安卓版。使得他们失去了Burbn的一些忠实安卓用户。他们忧心忡忡地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时刻。上线的第一天终于来了:
8am: 终于来了第一个新用户。
9am: Kevin和Mike开始担心他们的server会不会扛不住流量。
12am: 一通忙活后,解决了服务器负载的问题。
2am: 他们还醒着,猛然发现已经有2万5千人注册。
调性,调性,调性
Instagram为什么能从一众图片分享应用中脱颖而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Instagram找到了自己的调性。有一天,Kevin的女友和他说:”我不会用Ins这个APP,因为照出来的照片和其他人分享出来的照片没什么区别,你要把滤镜加上。”Kelvin花了好长时间,才调好了滤镜(并且使其免费)。为了让大家在Ins分享的照片更美,他甚至不惜放弃了安卓端用户。当时刚好苹果推出了iPhone4,他们有更好用的摄像头。
Instagram一开始选择的种子用户,大多是在Twitter上拥有一定粉丝的摄影师和设计师。这些人算不上什么大V。但重要的是,他们有对美,有无限追求。这些人一入驻,配合上好用的滤镜,图片质量远超其他社区。大家也会不自觉沿袭着这个高端的调性。一张图片如果不P够半小时,你都不好意思晒到Instagram上。
始于工具,终于社交
Ins一开始或许只是一个照片工具,被Facebook以10亿美金收购以后。加速变成了一个社交媒体。从创造美,到晒美。Ins上出现了大量的网红和KOL。由于前期奠定的美好调性,年轻人也能更快接受这款应用。Instagram Story的发布,不仅成功阻击了Snapchat,还加速了Instagram的发展。晒美不仅仅是图片,更多是视频。
美产生热爱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果一款产品,能帮助呈现美。大家会蜂拥而至。
因为,美产生热爱。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24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