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星球里的一位同学,前段时间跳槽去一家新公司,负责自动化测试相关工作。
昨天她找我咨询自动化测试相关问题,顺带聊了聊领导给她定的试用期考核指标,她很是苦恼。我好奇问了问,没成想她苦恼的是领导定的考核指标达成难度太大,她担心完不成无法顺利转正。
深入了解了一番,才知道让她苦恼的原因有两点:
- 团队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匮乏,从零开始搞定自动化测试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领导对此则显得较为乐观;
- 原来在国企工作,习惯了当大头兵听领导安排按计划行事,导致现在面临这种情景她不太敢向领导反馈面临的难题;
这位同学的案例,其实在职场中很常见。我以前带技术团队时,有几位同学也是如此。别说一些刚入职的新人,即使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同学,对于考核指标也是心有怨气而不敢言。
这篇文章,从我个人曾经作为技术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聊聊试用期考核指标这件事。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试用期考核这件事很正常,毕竟谁也不想招到不合格的员工。
对企业来说,一个合格甚至优秀员工(特指专业岗位)的流失,潜在损失和影响很大。招人、交接工作、熟悉业务、团队磨合,等一切回到正轨可能大半年就过去了。
因此,管理稍微正常的企业,一般都会对新入职的员工制定试用期考核任务和指标。
其次,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试用期考核太严苛会担心无法完成影响转正;如果考核宽松甚至没有考核,那反而要考虑这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在此工作发展。
总的来说,试用期考核这件事,对企业和员工双方有如下两点好处:
1、让企业通过几个阶段性的任务和指标评估,招聘的员工是否符合企业所需。https://wxa.wxs.qq.com/tmpl/oj/base_tmpl.html
2、让员工通过考核任务,更快的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工作和岗位相关的协作配合人员。
接下来聊聊考核指标的话题。
以互联网企业为例,作为团队管理者,一般都会为新加入的同学制定一份新人落地计划,并安排老员工进行带教。新人计划会以新员工的岗位职责为核心,针对性制定几个任务,从易到难,并设定阶段性产出结果以及评估指标。
设定评估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让管理者和新员工彼此都能对工作产出有一个评价参考。如果某项工作任务低于指标,则管理者需要和新员工一起复盘沟通,帮助新员工在后续工作中进行优化改进。
举个例子:你是团队管理者,团队新加入了一名同学,你安排他参与某个系统的接口自动化测试工作。
如果公司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和完善的流程,以及自动化测试的最佳实践,那新员工只需要按部就班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即可顺利完成任务。
但是,如果该系统突然面临重构,或者该系统的技术同学被抽调到其他项目,甚至公司的技术规范很潦草(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后端接口不遵循Restful风格),在这种情况下,新同学则很难如预期完成考核任务。
总的来说,评估指标并不是标准,只是参考基准(同岗位刚级别加权均值)。
最后聊聊很多同学对试用期考核比较苦恼的问题。
试用期考核的任务和评估指标,并非绝对值,而是一种参考基准,用来辅助决策。
如果你入职后发现试用期考核任务和指标太过严苛,个人建议主动和领导沟通,并提出你的看法。领导并非不近人情的生物,一般来说如果你言之有理,试用期考核任务和指标是可以修改调整的。
当然,你的看法最好有理有据。比如领导给你制定的任务,是试用期三个月以内,将接口自动化测试工作从零开始落地覆盖80%的接口和P0/P1场景。这种任务很明显太过严苛。
合理的做法是,你向领导阐述自动化测试整体的落地规划,针对公司业务和系统当前的问题,你的技术选型和落地方案是什么,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资源和支持配合,当前面临哪些和挑战以及潜在的风险。
最后分享一个与上级管理者沟通的诀窍:你给出多个解决方案让他拍板做选择,不要让领导做细节的分析思考。
声明:来自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仅代表创作者观点。链接:https://eyangzhen.com/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