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九三学社,是我的正确选择

今天是九月三日,我想和大家谈谈我所在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从成立至今,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云集了多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颇大的科技巨擘,还有大量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有情怀却深藏功与名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查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名录,你会发现多位都是九三学社社员。就连太空中,也有12颗以九三学社社员名字命名的永久性小行星。九三学社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重庆正式召开。

图片

前几天有幸去九三学社前杭州市副主委梅钧安主委家里采访,1982年出生的我与1982年加入九三学社的梅主委坐在一起,社友兼校友的缘分,我问了一句梅主委,“您是否后悔加入九三学社?”,“没有,这个当然是没有的”。是的,这也是我的回答,我相信也是大多数九三学社社员的回答。

我是2014年申请加入九三学社的,一位朋友是九三学社老一辈先驱的孩子,愿意以九三家属身份推荐我,谢谢他的推荐。正式写推荐信之前,他让我考虑清楚是否一定加入九三学社,是否考虑加入其它党派?比如民革、民盟、致公党。我请他介绍了这几个党派的成立背景及成员组成,我既不是国民党后裔,也不是教育战线工作人员,更不是从商之人或外籍,所以,知识分子的聚集群体就是最适合我的,九三学社。

我真正加入九三学社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久?是因为要排队吗?不是的,是因为所在单位不同意。感谢社市委的胡大姐、吴秘书长多次电话申请我所在公司的中共党委,虽然一直被拒绝,但是感谢她们两位的不弃。其实更要感谢的是党委的童主任,他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关注着文件,有一天他很兴奋地给我打电话,“小周,你可以进九三了,我刚看到一份文件,说是可以支持员工加入民主党派”,谢谢,我理解您的难处。

加入九三学社以后,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党派的温度,那是一种大家族里堂表兄妹的感觉,大家仿佛是一个大家族的成员,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挺好的,几年过去后,回头看我发现自己在很多问题上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是知识分子群体内不断交流的成果。人,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

写到现在都是自己的感觉,别的社友呢?我在青工委的一位社友这样写道:

“四年前的我常常会反省自己生活的意义。仅仅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主妇?或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好职员?我的内心时常会泛起莫名的惆怅和落寞,萦绕着些许孤寂与失落,但一时又理不清头绪,找不到缘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探寻,我认为自己的迷茫是因为缺少一种组织的关爱、集体的依靠、政治的归宿。2013年7月,在好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九三学社。当了解到九三学社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且人才荟萃,群星璀璨,是一个有着“民主与科学”信仰的政党时,我坚定了加入九三学社的信念。当知道许德珩、王淦昌、邓稼先、王选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九三学社社员时,我更加增添了一份荣耀和自豪。九三学社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感人肺腑的故事太多太多,催人奋进的事例数不胜数。我所接触到的“九三人”,是那么温文儒雅、平易近人;西湖区基层委无论是像大姐姐一样的马冬娟主委、还是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顽童刘胜柱、入社最晚年龄最小的妹妹胡玲、甚至于远在天堂的洪波……每一个普通社员,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温暖体贴,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有荣誉大家一起分享。这里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充满家的关爱和团结。九三学社是座大校园!在这里,我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奉献。通过九三学社,我拓展了人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丰富了阅历,增加了机会,促进了事业。只要你想学,不论是科学、经济、艺术……总能在这里找到好老师好师傅,学习他们坚持信仰、爱岗敬业,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建言献策!九三学社是个大舞台!每个“九三人”都可以在这里施展才华。我调研执笔的材料《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我市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建议》《关于推进农村住宅产权登记制度改革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建议》被社市委参政议政招投标活动立项,其中之一还被列为社市委的重点课题;《深化小城镇用地管理,勇当城市更新弄潮儿》《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耕地破坏鉴定工作的建议》等多篇信息被社市委录用;连续四年被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6年还很荣幸被组织推荐为西湖区政协委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九三学社教育我做人的道理,找寻到做事的目标,领悟出人生的价值!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选择,加入九三学社,是我最无悔的选择!”

再来看看梅主委在十年前写的回忆文章里的一段话,

“我老家在江苏兴化,和自嘲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先生是同乡。小时候听说过《白蛇传》的故事,听说过美丽的西湖,初中时读了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从此知道西湖有十景,独缺其一的是雷峰夕照了,此后,我便对美丽的西湖心向往之。

1997年初,换届后的杭州市政协决定召开七届二次常委会,会议主题是关于杭州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时任市政协副秘书长、社杭州市委秘书长的朱舟海,邀请我和社员吴定玮、徐连友商量作一个大会发言。吴、徐两位同志都是多年从事杭州城市规划的老专家,我们的讨论焦点很快就集中到环湖南线景区的开发建设上,达成的共识就是要重建雷峰塔。我们决定将这个内容作为发言的中心,发言稿由我执笔。

为了使我们的发言内容更充实,理由更充分,我们决定沿环湖南线作一次实地考察,既调研建筑现状,也分析景观效果。5月中旬某日,我们一行四人,租了一条游船,从一公园出发,沿大华饭店、绿杨新村一路南行,经省军区政治部、柳浪闻莺、柳莺宾馆、汪庄至三潭印月弃舟登岸,再从小瀛洲眺望环湖北岸、东岸、南岸、西岸的景观天际线。经多方位观察比较,相对于北线的宝石山、保俶塔,我们觉得南线确实缺少景观视线的焦点和标志。诚如同济大学已故陈从周教授所说,“自从雷峰塔倒后,西湖南线风景皆虚”。

经过一稿、二稿、三稿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发言稿《关于打通环湖南线景区的建议》”。

回到我自身,自我审视发现自己很普通,与这么多牛人在一个党派,普通到我不好意思说自己在专业上做了什么成就,这是真心话。其实今年以来我的工作进入了新的一个高度和阶段,本身已经非常忙碌,推掉了很多工作以外的事务,包括写作、演讲,但是对于九三学社的工作,我自愿承担,比如社市委的专业课题、九三杭州老社友回忆录编写,这才有了开篇的梅主委访谈。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389800.html

(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