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E的偏见看这里!

前言


《SRE实践白皮书》:
Google在2003年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团队–”SRE团队“,该团队旨在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提高应用系统的可靠性;随着SRE相关理论和实践在Google的日臻成熟,SRE实践也从Google慢慢扩散到了整个行业。

作为浩瀚运维大军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通过《SRE: Google运维解密》、《SRE运维之道》这两本书才触摸到SRE的神秘概念与原则,但这似乎离我们满腔热血的去推崇还相差甚远。

读后感

从运维大侃侃交流群中小伙伴们关于SRE的读后真实感受如下:

SRE运维之道,这本书非常非常值得看,再次强烈推荐,国内很多解读SRE的,各自有各自的理解,但是都有自己场景和局限性。尤其不要迷信国内大厂。
看过,但是好多场景没遇到过,没体会。
相比GOOGLE的SRE,我认为它更丰富和多元,尤其适合团队管理者看,很多团队管理者不看这些内容,只是听了一言半语,就来推动团队转型,可能会把大家折腾够呛。
SRE我认为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了个人职业发展天花板。对于团队发展来说,它的杠杆率不高,只能说是阶段性的价值点吧,真正的高价值内容,我个人认为还是平台工程。

是不是很出乎意料,这些声音来源于一线运维及运维管理者们的感慨,突出缺少价值的支撑,无论是利己还是利它!当然SRE追求的核心目标:可靠性、可扩展性、性能、自动化、监控和告警、故障恢复,大家还是更习惯于将其归纳为SLA/SLO、容量管理、DevOps、可观测性等几方面进行建设。

做后感

凡事讲求知行合一,我们要在理解SRE的核心理念后,结合实际工作体验来更好的深刻体会SRE:

传统运维还是挺有用的,在运维规则制定,稳定性,安全性方面做得比SRE好很多;
SRE这个名词,我们不要太过于执着,其本质还是运维;
SRE就是专注于平台稳定性的运维,开发各种工具满足稳定性;
只是给了个名字,大公司可能会划清;中小公司在意这个?
在中国的SRE,相对是一个中国国情的SRE版本,国内和国外本质的差异,其实还是在文化上的差异;
严格意义的国外SRE我们没有,但是技术上契合的很多,应该也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吧;
SRE不过就是运维对敏捷开发的部分妥协而已;
现在的趋势是:不管你做自动化还是devops还是往云原生去,都是让你想尽办法把自己时间节省出来去干其它更多的事情,不是说多有价值的事情,而是你一个人通过各种工具可以干几个人的事情;
SRE不是开发,并且独自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开发,也不遵循开发的流程,也没有多严格的管控,小规模的使用短期没啥问题,长久了问题会一堆;
运维与优化并非简单的守底线工作,而是需要与开发紧密协作、不断创新和优化的过程。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流程和提高自动化程度等手段,运维团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SRE或者运维开发,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就是有一个懂程序逻辑但是不写代码的运维,做方案设计,然后交给开发团队来做。因为国内你只能招到看着设计做程序的开发,你招不到能自己设计方案的开发;

从以上运维小伙伴们的反馈,可以看出SRE貌似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水土不服,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传统运维的价值仍然发挥主要作用;
工作中没有SRE文化的支撑;
以结果为导向,缺少过程的演进;
企业和个人都没有走出舒适区;
无论是哪种原因,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过渡迎合,顺其自然才能历久弥坚!

添加好友,邀你入群,运维人的圈子,每日精彩分享,更有小伙伴们的热议!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3495.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