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裁员后的复盘

12月初的一天,早上接到人事的通知,说是要和我聊聊。
我以为公司要续约,因为我的同事刚刚顺利续了合同。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当头一棒,我被告知公司决定裁员,我是其中之一,对我来说,之前没有任何预兆。
那一刻,我几乎没有反应过来。
回到家里,彻夜难眠,想改简历,但感觉力不从心,那天晚上,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现在算是35岁左右的技术人员,毕业后选择来到魔都打拼,一路从功能测试做到自动化和性能测试。虽然我并非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精通,但还算好学,基本上是指哪打哪,问题不大。我的职业生涯中,也经历了多次业务线调整,当初在一个产品团队时,我和团队中的其他人合作,负责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提升项目的质量和交付效率,后面在公司也做过不同业务的交付工作。
今年中旬,公司又有比较大的组织调整,核心逻辑是要求一个人负责多个客户的服务,说白了公司要进一步节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我又成为一个“多面手”,负责着各类任务和服务。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工作虽然多,但所在的项目并不挣钱。
部门的业务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人员配置变化,公司逐渐陷入预算紧张的状态,资源分配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部门领导告知我,由于预算限制,他们决定不再续约。
领导告诉我,一切都按照流程走,似乎在强调着公司的“无奈”与“公正”。可是,我心里清楚,这些话并没有完全安慰到我。所谓的“流程”与“决定”背后,掩盖的只是公司内部一些深层次的机制和盈利问题。而作为员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尽量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
离职那天,跟老板吃饭,他告诉我:人与AI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这句话点到我了,我确实没有做到,以为自己的勤勤恳恳,对事不对人是优点,其实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老板需要更多保护的是跟着自己多年的兄弟,都没有错,只是我理解的太浅,CC老师也跟我说过,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裁员你为什么会感到很意外,确实,我的敏感性不够。
离开后我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失去工作的遗憾和影响其实很大,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尤其是像我这样已经35岁的人,职场的压力变得异常沉重。对于落户问题也开始产生了疑虑,原本稳定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迷茫。
我并没有为团队或领导创造出那些额外的、非技术性的价值,这也成了我未能继续留在公司的原因,毕竟公司没有倒闭,技术团队还有几百号人。
这也是我这次经历中最大的教训。过往的我,始终专注于工作本身,然而,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职场现实:情绪和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对员工的软性感知,往往决定了职场的生死线。只有在技术之外,还能够给团队、给领导带来情绪上的支持与正向反馈,获得持续的信任与机会,毕竟工作永远可以有交接方。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311.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