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五,很多人已经复工了,尤其是个体经商户,毕竟是按自己的出工赚钱,昨天打车,路上冷冷清清,我问师傅说是不是过年收入少了,师傅说不是,他是本地人,虽然顾客少了,司机更少,很多外地司机都回去了,所以生意比平时还好一些。
我苦笑,多数人沉浸在年节氛围时,总有人在寒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缝隙,这真的是人体力的的竞争了。
今年春节的社交场域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沉默,我的感受是短信微信拜年少了很多,群里玩红包的也少了很多,玩红包集五福封面人也少,很难说大家通透了,也可能24年没赚到多少钱,也懒得赚吆喝了,当经济下行压力传导至个体生存层面,得重新校准投入产出比,将有限精力聚焦于真正重要的命题。
长期在一线辅导同学就业,今天也要给大家说说年后的工作机会,对于一些就业刚需户,年后一波行情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是存在的,但是不会很多,而且结构会发生转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春节期间和一个vp聊天,他说年前裁过一波,年后会招的,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需要一些跟得上的人,比如现在的ai,你不管白猫黑猫,得懂啊,不然产品咋往外打?第二需要一些更听话执行力更强的人,年纪大的思想转变蛮难的。
我笑着问有没有裁到大动脉,他说打工人别自嗨了,阵痛期有,但你看那些大公司,有点事故很快就恢复了,还真因为走了两人问题解决不了?
实际上每年春节后都会有一部分工作岗位,只是经济环境差,空缺出来的岗位很快被消化掉。
一部分是年终的影响,今年不少公司没发年终,优秀的人物色其他好公司的机会,也有的发了年终,部分同学不再愿意接受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他们可能会选择跳槽到工作强度较低的公司,或者转行到其他领域,这种心理变化会产生岗位的空缺。
也有一些公司年初通常会启动新的技术开发和产品上线计划,比如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孵化AI+,年初会有一定的预算投入做新项目的孵化。
2025年绝大多数公司的kpi中都有ai相关计划,你多学一些,在面试当中就存在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点,因为这个点你就存在比别人多的offer机会。
这实际上都是在原有岗位上的新要求,也是我上文说的,岗位发生结构性转移,接触过一位二本院校毕业生,他用三个月时间系统学习AI绘画工具,获得某游戏公司场景原画师offer,目前更关注候选人的”可迁移能力”而非直接经验。这意味着需要完成三个认知升级:从”岗位匹配”转向”能力适配”,从”经验复刻”转向”学习证明”,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创造”。具体到行动层面,可以沿着”行业痛点-技术趋势-能力缺口”的路径进行自我定位。
当然是否是个好工作,因人能力而异,看个人诉求。
对于去年踩空的同学,抓住这一波机会,积极优化简历和刷题,也可以找我们老师辅导。
新的一年,吆喝一下我的知识星球,目前第三季,新朋友现在加入享受早鸟价399元,可永久阅读前面的所有内容,名额有限。
知识星球主要提供简历优化、面试辅导、职场发展规划等1V1咨询服务。目前已累计200+“学员案例”,开展了30+“职来职往”和30+“技术案例私享”,还有技术案例roadmap和大厂面试案例。
十五大专业模块,超过80万字的内容交付。欢迎扫码加入。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