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运营的知识星球,有同学匿名提了不少问题。
都是一些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技术类的,也有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的,林林总总。
回答完问题,我提了一个建议:内部提问可以不用匿名,这样也便于我针对性的回答问题。
有同学说:匿名有难言之隐,不匿名很多人都不敢提问,因为担心问题简单被忽视,或是不想泄漏自己信息。
对于这点,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因为我也曾有好几年,处在这种状态。
大概15-17年吧,刚进入软件测试行业,因为是跨专业转行,所以底子很差。
很多科班出身理所应当的知识,对我来说就是很难理解,因为我缺乏专业环境下塑造的思维逻辑和知识储备。这种纠结的心态导致了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敢寻求帮助,怕问题太简单被嘲笑或者看不起。
但自己又不能短时间很好的解决,导致负责的工作出了几次故障,来回拉扯,心态极度失衡。
幸好当时的领导比较好,能理解我的处境,不仅没为难我,还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方向和成长的建议。
我按照领导提供的建议,坚持学习,不断在工作中实践,有问题自己查资料,找认识的大佬寻求帮助。
差不多到19年,我才完全的调整了过来,开始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克服心理障碍,不断去解决问题。
之前看过一个访谈对话节目叫做《一日谈》,其中有一期是采访周轶君。
那期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发起提问的人在提出问题时总是比较委婉,无法直达重点。
周轶君在面对这种状况时,总是先反问一句:你在害怕什么?
现在回头看以前的自己,有点想笑又特别心疼,那个拘谨、敏感又小心翼翼维护脆弱自尊的自己。
遇到问题下意识的去回避,或者拖延问题的暴露。
不敢开口寻求帮助,像没头苍蝇四处撞墙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表达的时候唯唯诺诺,不够直接,总是让人去猜到底要说些什么。
这种沟通和表达方式,虽然可以让自己暂时处于安全和舒适的区域,但也束缚了自己。
现在我认为,好的沟通和表达,一定是建立在双方认知在一定层级,且具有共同话题的前提下。
猜别人要表达什么,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至于根据猜测的结果然后给出反馈,更是一种煎熬。
我现在特别佩服那些能在很短时间内就看透事物本质并且给出中肯建议的人。
快速看透问题,表明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知识储备;给出中肯建议,更是说明有很好的同理心。
而这些特质,无一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断的实践和复盘。
换位思考的同理心,更需要先打破自己的自尊,重塑自己的认知,忍痛放开对外界的提防去主动接纳。
这个过程是静默的,也是血淋淋的。
前段时间抖音上,有个关于乔布斯的采访视频挺火的,乔布斯有一段这样的表达:
和优秀自信的人合作,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
真正有智慧的人更看重问题的本质,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头脑。
而不是捍卫面子、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错。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天赋的人,或者是很有智慧的人。
但现在的我,相比于结果,我更喜欢在不断经历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什么。
这些经历,过程给予我的反馈,让我知道我在哪里,我要去往什么地方。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在于从过程里吸收,在于耐心等候某些事情的发生。
陈奕迅有首歌叫做《葡萄成熟时》,有段歌词我觉得很契合这篇文章的内容。
日后,尽量别教今天的泪白流。
留低击伤你的石头,从错误里吸收。
也许,丰收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将爱酿成醇酒,时机先至熟透。
总要在成长中碰壁,掉落深渊,经历过心酸,才能知晓如何走出。
背负太多包袱上路,也许依旧可以走的很远,但过程可能会更艰难和心酸。
无论是被迫背负包袱,还是轻装上阵,因人而异,都是选择,仅此而已。
但希望能保持耐心,用更好的方式,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
沿途的风景,一定特别美丽。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11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