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第一个月入职新公司,从一开始的茫然到现在基本能认清核心干系人。转入一个新的领域(从测试到PMO),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总有很多过程需要去重新适应。卷的都没有时间写点东西,但是思考一直没有停下,总结点最近的一些想法吧。也让大伙自己我还没放弃这个公众号。
01
核心能力的转换
在2025之前,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我基本上都是通过技术来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研发活动毕竟是个工程问题,只要你能解决技术问题,那你就能快速得到大家的认可,建立自己的Leadership。自己之前的总结也基本上都偏技术。但在现在的岗位,技术变的没那么重要(虽然手上也负责了一些技术专项,但基本上不需要自己主导)。更多的是需要和业务、产品打交道。从原来的技术视角,更多的需要切换到业务视角,关注的是如何为业务服务,项目的顺利交付才是我的OKR,如何识别问题和风险成为我最核心的能力要求。技术不再是唯一手段,因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有很多。
02
快速反馈
在解决研发问题时,多数时候面对的是确定性问题,比如某个需求如何实现,如何测试,某个专项如何解决。但是从项目的角度看,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是不确定性的。你也不知道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而且在项目前期的业务目标对齐时,就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快速反馈,能想到的问题或者分配到的任务,就需要快速动起来,先拿初稿和大家对齐,而不是慢慢磨一份自己认为很完善的方案,因为不确定性很高,需要在不段的同步和沟通中,去逐步清晰目标,不要想着一次性追求完美。
03
基于问题来规划团队
以前自己带团队,很多时候都是根据团队成员现有的能力来做未来规划。比如想做混沌测试,但团队成员能力达不到,那就绝对不能写到规划中去,不能给自己挖坑。但是和现领导沟通,他的思路是基于问题来规划团队,比如现在团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那就招有对应能力的人来做,而不是考虑现在团队成员的能力匹配度。感觉这个思路对我的启发还是蛮大的,但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够的决策权。
04
敏捷解决了什么问题
原来一直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是敏捷到底能给团队带来什么,只是卷么?最近好像有点想明白了。从精益生产的角度看,团队中很大的一部分浪费是等待和动作(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把动作看成是环节)。通过敏捷实践,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比如通过计划会、明确的DOD和DOR、解决沟通上的浪费,让大家知道在什么时间节点需要交付什么。比如通过研发流程的梳理,落地标准的工作流和工具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敏捷提升的是团队效率,而不是个人能力,在人员能力无法快速提升的场景下,尝试去提升团队交付能力。这个过程中,作为个体肯定是痛苦的,但作为项目,是能解决部分问题的。
我不是工贼,不要打我。个人能力的提升取决于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要期望通过其它形式来改变他人,这不现实,自己思考。
05
如何应对焦虑
陌生的环境和工作方式,总会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当身边的同事从原来的随便怎么叫都没问题,变成一个都不认识,其实是很容易焦虑的。我应对焦虑的方式就是做事,不要想太多。大家都是打工的,解决问题就行。其它的慢慢来。
同时,不要对自己和他人有过多的期望。
别人配合你,那是你的幸运,别人抵触你,才是常态,需要在解决事的过程中,去磨合,而不是去抱怨。
对于自己,也不要想着一来就能干出什么大事。先稳住,不出事,活下去,就可以了。你是专家,别人也不是傻子,很多当下的决定,可能不是最优解,但一定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慎重对待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解决方案,多去了解当时的背景是什么。能让你少踩很多坑。
总的来说,新年还是给了我很多新希望和思路,希望能够在2025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这个公众号还是会持续更新测试相关的问题,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和支持~
共勉。
注:已开通智能回复,大家可以随便留言提问,还是蛮好玩的。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2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