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蜕变:测试风云录

在转转实习的四个多月中,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测试领域得到了宝贵的成长机会。从最初对测试工作的摸索和尝试,到现在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测试工具与平台,我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测试在项目整体流程中的重要性,学会了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控测试工作。虽然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但这段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述一下这段时间的成长经历:

图片

项目实践与成长:

        参与质检业务的测试工作中。学习专业技能与工具:从刚开始,只会通过功能测试和抓包以及看数据库数据来进行测试和问题定位。到现在,已经学会使用很多测试工具以及平台来提高自己的测试效率以及质量。测试流程把控方面:从刚开始的只知道测试的事儿,到现在慢慢有了对项目全流程的赋能的意识。业务认知方面:对业务的认识也从刚开始的一知半解、只知其然,到现在的知其所以然,脑子中有了清晰的业务脉络,以及可以快速学习理解完全陌生的业务需求。

测试工具与平台:

随着项目测试的过程中我也慢慢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测试工具与平台,以下挑几个对我日常测试习惯改变比较大的讲讲。

首先就是用例编写平台,统一用的是zzcase这个自主研发的用例管理平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用例编写。思维导图的方式,比起自己以前使用表格的方式更加敏捷,更有利于发散思维,看起来条理也更加清晰,编写用例的丝滑程度拉满。除此之外它的用例标签功能也十分能提升效能,通过优先级、冒烟类型等标签可以快速标记用例,还可以依据标签一键指派冒烟用例。大大提高了我测试用例编写的条理性与管理效率

图片

其次是Beetle平台提供的代码diff能力,有效提高了测试的质量效率,同时降低了漏测率。使用代码diff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前后两份代码的不同点,在这之前我只能在idea里看变更日志,过程十分不便且不直观。而代码diff功能更是大大降低了我的漏测率,此前我只能通过阅读代码的方式大概记录需要测试覆盖哪些点,这种方式遗漏掉一些细小的分支逻辑。

还有apitest这个自主研发的接口测试平台,将接口测试的工作化繁为简。在使用apitest平台之前,想对某个接口进行测试,只能通过postman或者whistle的composer手动输入接口名,自己组装入参,配置环境,过程虽然不算费力,但是比起接口平台还是费时多了。

再就是数据构造平台,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测试效率。在使用这个平台之前,我获得一个数据的方式就是自己走一遍复杂的前置链路,十分耗费时间。而有了它,这几乎是点下鼠标的事儿。

最后还有转转的各种日志查看平台,远程debug插件等等,在此就不多赘述。总体体验下来,我能感受到这些工具比起当初在学校和前实习公司中的更加简便提效,测试工具和平台的升级,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适合的工具才能引导好的过程,导向好的结果。当然,没有永远完美的工具,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在未来的日子里也需要我们去主动探索更好、更适合的工具与方法!

测试过程中的项目把控

对于一个项目的执行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像在书本上学的那样——测试人员介入需求与技术阶段只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测试准备工作。而是知道了测试人员更多时候要站在项目把控的整体角度,以最终质量为目的,看在各个阶段里能不能更多地为整个项目的质量赋能。因为测试在整个项目开发流程中的滞后性,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能在需求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就帮助完善提升,也会有利于我们测试工作的顺利执行。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bug发现的越早,测试质量就越好。比起能在测试阶段发现bug,在需求阶段,技术阶段就发现bug能更有效提升项目质量降低开发成本。

        当然,在每个阶段我们测试人员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方向:

图片

QA辅助阶段:

需求阶段:需求阶段是项目的重要起点,需求的设计决定了后续的工作方向。如果一个项目从需求开始就是存在逻辑错误或者理解错误的,那后面做的一切都是在废墟里盖楼,盖得再好也总有推到重建的一天。所以我们要严格把控需求的质量,在需求评审阶段,不仅要站在测试的角度确认需求理解无差异,更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甚至假设自己就是一个产品,以此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判断需求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易用性等。

技术评审会议:在开发开始编码工作前,我们需要开一个技术评审会议,这个会议也算是产品、开发、测试三方人员对于需求理解的再一次拉齐。在技术会议上,开发会讲解整个需求的流程图、接口设计、库表设计等。了解流程间的动作流转与接口和库表的设计,有利于我们在设计测试用例时更好地校验功能表现之下的底层表现是否正确,发现bug时也能更细地定位问题。会议上也要特别注意某些代码实现设计是否会涉及到异步、多线程、缓存等场景,有利于我们的case覆盖一些低概率异常场景。测试人员还可以站在业务的角度,从业务的影响点方面提出疑问,帮助补充完善技术实现,降低后期修bug的成本。

QA主导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们测试人员做主导的阶段:

1.用例准备阶段

其实在真的成为一个测试人员之前,我时常怀疑测试用例的必要性。觉得真的有必要细分到看起来这么繁杂的程度吗?已经理解了功能需求甚至技术设计,直接撸起袖子不就能测了吗?但等我真的开始介入一个项目时我才意识到,测试用例是真的很有必要。一是因为不再是你自己测自己的系统了,项目是团队协作的,你觉得自己理解了别人的需求,但实际上可能大相径庭。所以需要用例评审来把关。二是因为有些需求看似功能点不多,但是因为前置条件,操作步骤的不同都可能导向很多不同的结果,光靠脑子记百分百会出现漏测的问题。所以需要用例来帮我们梳理。此外,在编写用例时不要只局限于需求文档提到的点。要多进行思维发散,不要受限于业务流程规范,以破坏为目的多写一些异常的操作,因为越不合理的操作越能考验需求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健壮性。

2.用例评审阶段

因为用例评审是最后一次拉齐各端对需求理解的会议,又因为用例数量较多。所以在评讲用例时,要提取用例的重点,使用一句话概括+重要细节+重要结果的方式讲解,切忌照读影响各端人员注意力,降低评审质量。

3.测试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好记录与沟通。发现bug时,先通过操作定位问题,定位到是本次需求的问题还是历史遗留。如果是非必现的bug,需要理清bug的复现路径。时间充足情况下可以自己通过抓包、看日志、debug的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问题定位,最后再将现象和定位结果清晰地发给开发,确认是真的bug后再提给对应的解决人。bug解决完后也要询问对应RD此次代码更改是否有新增影响点需要覆盖,从而进行针对性验收覆盖

4.测试完成后

我们也要在接下来的阶段进行持续监测,对应跟踪记录出现的问题。

质量跟踪阶段:

验收阶段:验收阶段主要是产品来验证软件是否符合最初的需求和期望,属于正式上线前最后一道需求实现上的防线。

上线阶段:需要做好线上问题的收口,持续跟踪线上问题的问题根因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总结规律后应用到下一次测试工作中

灰度阶段:因为质检业务涉及到与产线的交互,app中也有很多涉及到软硬件一体的操作,所以app的发包还会包括灰度阶段和推广阶段。质检业务因为有公司自己的产线,所以质检用到的app在每次迭代后,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正式推广前进行一个灰度验证也就是小范围推广验证。产品与业务端沟通交涉后告知他们本次更新迭代了什么功能,确保本次更新用户有感知,才能进行一个有效灰度验证。灰度验证有利于降低风险,如果在灰度阶段发现了问题,可以及时修复,避免影响到所有用户。

过程中的改变:

1.思维的转变: 学会多问问题

可能有部分初入职场的实习生都会和我一样有问题不愿意问,宁愿自己下来查一堆资料也不愿意多问那一句。其实本质上是怕自己问出一些“傻”问题被人笑。但其实这样的学生思维是不好的,学校和职场不一样,书本上的知识几年更新一点,但业务每周都在迭代。信息差是一定会存在的,你找半天都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在别人那可能就是他天天接触极为熟知的东西。职场上学会问问题就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课。新人只有前期多问问题,后期才能慢慢成长到精问问题,所以不要害怕,不懂就问吧!

2.认知的改变:

对于测试工作的认知,刚开始时以为测试只需要做好测试工作,做好bug的管理跟踪就行了。到现在,慢慢意识到项目质量是整个团队的事儿,除了自己的测试工作,对于其他各个阶段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赋能,多提问题、多做总结。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整个项目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在测试时的顺畅程度。

3.心态的改变:

学会了放下畏难心理。刚开始工作时,看见一些看起来很难、复杂的东西,会自然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接触了解,会视为洪水猛兽,默默地敬而远之。但在被逼学会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畏惧来源于无知,看起来再复杂的东西,只要试着接触,就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慢慢地,心态上也会从对未知的恐惧转化为对解开未知的渴望。

努力方向:

首先,我希望能加强自己对项目的全流程把控能力。希望在未来一个月内能慢慢得负责起对一个大项目的完全把控,独立负责从需求到上线期间的所有工作,包括对线上问题的持续观测收拢。

其次,我认识到了总结反思的重要性。我计划在每个项目结束后,不仅记录下具体遇到的问题,更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从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同时,我也将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对于不足之处,积极寻找改进之道,不断进步。

最后,加强自己的代码开发能力,目前的代码水平还停留在开发一个小型springboot系统的水平。还没有完整地走过一次企业级的开发流程,希望在日后参与测试开发工作的时候能够进一步熟悉,掌握转转的企业开发框架以及流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能够独立解决定位bug,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三个方向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测试人才。

        最后十分感激在转转实习的期间大家对我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质检测试小组里的各位。谢谢大家每次都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包容我的不足,让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更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关于作者

张晓娴,质检业务测试工程师

想了解更多转转公司的业务实践,欢迎点击关注下方公众号:

声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文传送门:https://eyangzhen.com/414603.html

(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